3/17/2015 星期二 申13-15章
「每逢七年末一年、你要施行豁免。豁免的定例乃是這樣.凡債主要把所借給鄰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鄰舍和弟兄追討、因為耶和華的豁免年已經宣告了…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 神的話、謹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這一切的命令、就必在你們中間沒有窮人了。」 (申15:1,2,4)
一個沒有窮人的世界不僅是許多人的夢想,也是歷來思想家、政治家、經濟學家都想盡了辦法、希望能達到的目標。
禮運大同篇是中國人理想世界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可惜的是,它沒有提供如何才能達到這個境界的方法。
經濟學人雜誌在二星期前(2/28/2015)討論了一個現象:「貧窮的長尾巴」。
其內容是:聯合國在1990年設定了一個目標;要求全世界的國家合作,要將赤貧(每天每人的生活費低於1.25美元)的人口從當時的佔世界總人口的36%,在25年之中減半;接下來的目標是在40年之後,要完全消除世界上的赤貧。
好消息是:在25年之後的今年(2015),世界的赤貧的確已降到底於18%的比率。但壞消息是:起初的成功也使得後來的持續越發困難。
這是因為赤貧的下降率近幾年在速束的減緩,造成了「貧窮的長尾巴」。其原因在於貧窮國家的政治不穩定、和經濟上的停滯,兩者互相負面影響,使赤貧的消除是一個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
除非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發展(也可說是奇蹟的發生),在2030年時(也就是當時消除赤貧的期限),聯合國得準備交出一個不及格的成績了!
奇蹟那裡去找?其實,早在三千四百年之前,耶和華藉著摩西的口,己經提出來了一個非常簡單、而清楚的方法:每七年一次的豁免年(申15)、和每五十年一次的禧年(利25)。
「凡債主要把所借給鄰舍的豁免了」–這是不合經濟學原理的,可能嗎?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
我怎麼樣看我手中的錢財?我是一個抓緊荷包的人嗎?
我有可能豁免鄰舍的債嗎?神有可能豁免我的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