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腓利比書 4:2-23

5/25/2016 星期三 腓利比書 4:2-23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腓4:8)

不論願意、或不願意,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面臨了許多的決擇、必需要做一些判斷和決定。

這些決定或許是直接地決定自已的方向與前途、或許會影響了我們身旁的人或環境,它們的重要性自然是不在話下。

這就是為什麼所羅門向耶和華求智慧,可以判斷以色列民、辦別是非(王上3:5-9)這件事,不但是蒙神喜悅,也是一個後人津津樂道的典故。

就像所羅門一樣:我們也都希望自己在做判斷時,有一個清潔無愧的良心、和從上而來的智慧;但事實上,能達到這樣標準的機會不多。

這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那個在神、在人面前,都做得合宜的意願;而是有許多其他的因素也同時在影響我們。

例如:我們自己的安全感、被別人接納的期盼、願受到讚揚的心理、受大眾歡迎的程度、表彰自己聰明才智的願望…等,都在不知不覺間,左右了我們的決定。

這些影響不見得一定是不好的,但是當它們混淆在我們做決定的過程中,讓我們不易分辨那決定是出於追求自利的動機呢?還是出於明智、清晰的智慧。

感謝主!腓利比書給我們在做決定時一個簡單易行的原則:「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4:8)

當我做每一件事、每一個取捨的時候,要先想一想:它是凡是真實的嗎?可敬的嗎?公義的嗎?清潔的嗎?可愛的嗎?有美名的嗎?有德行的嗎?可以被稱讚嗎?

主啊!我必需向你承認我許多的動機是混淆的,甚至連我自己也沒有察覺到的!但求你讓我常常思想什麼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有美德的、被你稱讚的!

2016讀經默想 — 腓利比書 3:13-4:1

5/24/2016 星期二 腓利比書 3:13-4:1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 (腓3:13-16)

對別人有期望,帶來的是對別人的要求;對自已的期望,帶來的可能是自已前進的動力、但也有可能是很大的自責、與挫折感。

怎麼辦呢?難道要把目標先設低一點、先讓自己有些滿足、成就感,到那時候,再看看下一步該怎麼做?

這是坊間許多書籍教人的方法,它或許可以用在一些不足重要的事情上;但對於一個對屬靈上認真的人(完全人3:15),屬靈上的追求、和自我標準卻是不可妥協的。

使徒保羅在腓利比書中有非常親蜜、感人的自我表白。他誠懇地告訴他所心愛的腓利比書教會中的弟兄姊妹,他對他自己的看法: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3:13,14)

保羅不但是表白他自己對屬靈上追求的超高標準,他也期望所有他心愛的弟兄姊妹也有同樣的看法:「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

然而,保羅也不強求每一位都像他一樣:「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 (3:15) 。

這也就是說,我們得非常的謹慎來看這件事:如果要存別樣的心,最好是要確定那是從神而來的指示;而不是出於自己的疏懶。

這是有關目標的設定;至於該怎麼做能?聖經告訴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3:16)。不需要好高務遠,總是腳踏實地的去做。

主!求你不讓我在屬靈的追求上有一絲的滿足或自豪;也求你讓我能腳踏實地的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的長進。

2016讀經默想 — 腓利比書 3:1-12

5/23/2016 星期一 腓利比書 3:1-12

「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 (腓3:10,11)

「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是中國人之所以能吃苦、立大志的勵志名言。

孟子中也有這麼一段:「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也是激勵了世世代代中國文人、義士的經典名言。

這都表示了人之所以現在願意受苦,是因為有一個希望:在受苦之後,有一個更大的盼望。

對中國人來說:這個盼望是「成人上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都是基於彰顯自己、把別人比下去的心態。

基督徒雖然不致於要自找苦吃、但卻也不在意受苦。然而,我們在受苦時候的昐望並不是要成為人上人,而是勝過自己、與基督聯合。

感謝主!使徒保羅把我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和心態,詳細的在腓利比書中記載了下來。

基督徒之所以能吃苦,並不是為了自己將來的好處,而是因為回應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

「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3:9) 將萬事看作糞土,並不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消極態度,而是為了積極的要得著基督。

基督已為我們承受了所有的痛苦,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但我們卻不可以說:即然基督已經為我承受了所有的痛苦;那我就只要等著承受因祂為我承受的痛苦,所帶來的益處與祝福,就好了。

如果我要把基督那復活的大能活出來,是不是也該先與基督一同經歷那痛苦、與死亡呢?

基督不僅是為了我們成就了大事,祂也是與我們一同成就了大事;祂更是在我們的裡面成就了大事。

基督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範本、基督的生命成為我們生命的指標。

因此,我們生命的經歷也與基督相似:受苦、祝福、得勝、得榮是一個整套、不能分割的禮物。

沒有十字架就得不到榮耀;不經受苦架就得難以成長。

這就是保羅所為我們寫下這句話:「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的原因。

2016讀經默想 — 腓利比書 2:12-30

5/22/2016 星期日 腓利比書 2:12-30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 (腓2:14-16)

英語中有一個名詞「The Old Grumpy man」(脾氣暴躁的老男人),他的特徵就是:看什麼事都不順眼、整天在抱怨。

其實,經常抱怨的不只是老男人;不論是男人、或女人,從大人、到小孩子都可能有這個毛病。

與經常抱怨的人相處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這不只是他個人的問題、也會影響到他身邊所有人的心情。

使徒保羅勸勉腓利比教會弟兄姊妹,在有關教會生活時的要求是非常的高:「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

這無瑕疵的表現從那裡開始做起呢?這令我們吃驚的答案是:「不要發怨言」!

不發怨言應該是不難做到的;但這小小的一步卻是無瑕疵的起步。

發怨言引起爭論、爭論帶來分裂、分裂使力量分散、失去了合一的見證。

在生活上沒有見證,就不可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

摩西帶領的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的悲劇,就是從抱怨開始的;所以,抱怨是個多麼嚴重的罪!

在教會生活中,發怨言是我們很大的一個試探:或許是因為教會的環境不盡理想、或許是因為難與一些弟兄姊妹同工、或許是因為沒有人珍惜我的事奉…,難免會咕噥幾句牢騷。

我真的不是一個發怨言的人嗎?問一問自己的配偶或孩子就知道了!

我可能無法改變我的環境、或遭遇;但是要以怎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我的環境和遭遇?這個主權完全是在我自已。

我是凡事謝恩呢?還是經常抱怨呢?

求神憐憫我!讓我做一個神無瑕疵的兒女。

2016讀經默想 — 腓利比書 2:1-11

5/21/2016 星期六 腓利比書 2:1-11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2:3-8)

在這個美國總統大選的前夕,兩黨的候選人已經開始互相丟爛泥的人身攻擊了。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身居將為世界強國的領導人,怎麼會不問政治的真正內容,而選擇了這種譁眾取寵的技裲來爭取選票呢?

權力、以及成功是這個世代中奇貨可居、人人在追求的資產。為了達到成功,方法並不重要、倫理的尺度也可以不顧。

但是,耶穌卻給世人對領導的理解,給了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新觀念。

耶穌不但是講解給認識祂的人,祂也用自己的生命行出來,給世人一個最好的榜樣。

耶穌對成功的定義是:忠心地成就天父的旨意。這個旨意就是要把神的公義、憐憫、和平安帶到世上。

耶穌對領導的定義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更好地服事眾人,而不是利用眾人來達到自已的好處。

耶穌對能力的定義是:事奉的人多,他的能力就越強;而不是事奉他的人越多,來表示他的能力越強、地位越高。

即使在今天這個社會裡,誰有膽量宣稱:跟隨他的人,比跟隨耶穌基督的人多呢?誰有資格敢說:跟隨他的人所產生的能力,比跟隨耶穌基督的人所產生的能力大呢?

耶穌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耶穌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 這就是祂的成功、祂的能力、祂今天可以使我們順服在祂的帶領的原因。

耶穌的一生對世人的價值觀和優先次序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今天,我們也得想一想:我對權力、成功、領導、能力的定義是什麼?我的價值觀和優先次序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