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2016 星期一 腓利比書 3:1-12
「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 (腓3:10,11)
「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是中國人之所以能吃苦、立大志的勵志名言。
孟子中也有這麼一段:「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也是激勵了世世代代中國文人、義士的經典名言。
這都表示了人之所以現在願意受苦,是因為有一個希望:在受苦之後,有一個更大的盼望。
對中國人來說:這個盼望是「成人上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都是基於彰顯自己、把別人比下去的心態。
基督徒雖然不致於要自找苦吃、但卻也不在意受苦。然而,我們在受苦時候的昐望並不是要成為人上人,而是勝過自己、與基督聯合。
感謝主!使徒保羅把我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和心態,詳細的在腓利比書中記載了下來。
基督徒之所以能吃苦,並不是為了自己將來的好處,而是因為回應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
「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3:9) 將萬事看作糞土,並不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消極態度,而是為了積極的要得著基督。
基督已為我們承受了所有的痛苦,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但我們卻不可以說:即然基督已經為我承受了所有的痛苦;那我就只要等著承受因祂為我承受的痛苦,所帶來的益處與祝福,就好了。
如果我要把基督那復活的大能活出來,是不是也該先與基督一同經歷那痛苦、與死亡呢?
基督不僅是為了我們成就了大事,祂也是與我們一同成就了大事;祂更是在我們的裡面成就了大事。
基督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範本、基督的生命成為我們生命的指標。
因此,我們生命的經歷也與基督相似:受苦、祝福、得勝、得榮是一個整套、不能分割的禮物。
沒有十字架就得不到榮耀;不經受苦架就得難以成長。
這就是保羅所為我們寫下這句話:「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