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彼得後書 3:11-18

8/18/2016 星期四 彼得後書 3:11-18

「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願榮耀歸給他、從今直到永遠。阿們。」 (彼後 3:14,18)

盼望是使人願意付上代價去尋找的原因。

就如詩人寫的:「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詩42:1)

鹿需要水是極其自然的一件事一般;當所有物質上的滿足都達到以後,人總是還覺得少了些什麼。

這就證明了人有一個超自然的需要。

這個需要是什麼?聖經講得很清楚:是永恒–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傳3:11)

所以,基督徒的盼望在「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3:13)

盼望並不表示我們就一定會得到;然而,盼望是基於相信我們有得到那個應許的能力。

盼望並不停止在無所是事的等待中;而是在盼望中,用那應許所產的能力盡力去得著它。

在這追尋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的會被那出乎自己意料的喜樂所震撼。

那是從心裡湧出的喜樂、好像是似曾相識、但從來沒經歷過的感覺;那是喜樂的昇華!

所以,使徒彼得在這裡從盼望,提到了殷勤 — 殷勤地去得著新天新地的盼望。

殷勤中,使我們在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恩典是主觀的經歷、昇華喜樂的經歷;知識是客觀的認知、理性意志上的降服。這兩方面得同時長進、缺一不可的。

盼望不同於慾望;慾望是從下(獸性)而來的,那是當今許多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

盼望是從上(神、和神的形象) 而來的,這是帶給我們無限的滿足、喜樂的根源。

2016讀經默想 — 彼得後書 3:1-10

8/17/2016 星期三 彼得後書 3:1-10

「他們故意忘記、從太古憑神的命有了天、並從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故此、當時的世界被水淹沒就消滅了。但現在的天地、還是憑著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審判遭沉淪的日子、用火焚燒。」 (彼後 3:5-7)

二週前(8/5/2016),由南京師範大學地質學家吳慶龍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世界頗負盛名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一篇論文,題為「西元前1920年的中國大洪水支持夏朝的存在」。

這是地質學的一個大新聞,被許多國際報章雜誌所轉載。因為就像挪亞時代的大洪水一樣,許多近代學者都懷疑大禹治水是一個傳說;夏朝的存在只是一個神話。

但隨著最新的大洪水證據的出現,而且其時間與當時社會政治變革時代吻合,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個完美的答案。

專家們不得不承認:「所有這些證據和脈絡都匯聚到一起,這實在是個驚人的故事!如果史前大洪水真的曾經發生,那麼夏朝也很可能真的存在過。」

不論是從近來在天文、氣象、生態、或地質的研究來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不得不承認:從前認為宇宙、地球、和大自然是一個自我運行的永恆系統,原是一個不對的觀念。

其實,聖經早已告訴我們:神不但創造了天地,祂也一直在維繫這個世界的運行:「現在的天地、還是憑著那命存留」。

「那命」與創造的命令是同質的、同樣的有能力。所以,我們不能認為日出日落、四季的交替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沒有神的維繫,這一切都可能不再存在!

神雖然已經答應挪亞不再用洪水毀滅這個天地;但對那些不敬虔之人來說,他們還是有受審判、遭沉淪的那一天。

這一次將是大火的焚燒,比洪水還要可怕!

問題是有人明明曉得、卻故意忘記。這從他們在生活上的放蕩、對神的不敬虔上看得出來。

我們認識神的人卻不是這樣:「因認識主救主耶穌基督、得以脫離世上的污穢」(2:20)是我們的寫照。

2016讀經默想 — 彼得後書 2:17-22

8/16/2016 星期二 彼得後書 2:17-22

「他們說虛妄矜誇的大話、用肉身的情慾、和邪淫的事、引誘那些剛纔脫離妄行的人,他們應許人得以自由、自己卻作敗壞的奴僕,因為人被誰制伏就是誰的奴僕。」 (彼後 2:18,19)

近年來,許多學者專家都強調:學齡前孩子們的環境、教育、及身心的發展,與他們將來是否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有一個成功的人生,有很密切的關係。

美國歐巴馬政府也在2014年厎,宣佈一個十億美金的「兒童早期教育」來鼓勵及資助生在貧寒家庭的孩子們接受學齡前教育。

因為,政府情願先花錢在預防性的教育及建造上,這比將來投資多蓋監獄,是省得多了!

同樣的;不論是從個人的經歷、及在教會中的觀察,在屬靈的成長上,也都有相似的現象。

當一位剛信主的基督徒能有一個好的屬靈環境、有一位有愛心、好見證的屬靈導師陪著他們走過這一段屬靈新生命的初期、建立一個好基礎;將來他們在屬靈成長的路上大部份能很平穩的。

這就是我們教會非常重視得救之後的陪伴;除非是搬家或其他重大的因素,使他/她不能來,每一位剛受洗的弟兄姊妹都需要參加為期六個月的「在基督裡長進」課程。

但的確有人利用那些「剛纔脫離妄行的」新基督徒,把信仰基督與享受、宴樂、及世界的成功連在一起,妄稱那是自由。彼得後書說那些人是敗壞的奴僕、被敗壞制伏了!

1980年代的電視佈道節目”Praise The Lord”的Jim Bakker就是一例;他以建造一個以基督教為主題的大型豪華渡假聖地、讓不清楚信仰內容的大眾來花錢加入他的會員。最後鋃鐺入獄、身敗名裂。

這告訴我們:重視屬靈環境、培養自己的分辨能力是非常要緊的。

2016讀經默想 — 彼得後書 2:13-16

8/15/2016 星期一 彼得後書 2:13-16

「但這些人好像沒有靈性、生來就是畜類、以備捉拿宰殺的。他們毀謗所不曉得的事、正在敗壞人的時候、自己必遭遇敗壞,行的不義、就得了不義的工價.這些人喜愛白晝宴樂、他們已被玷污、又有瑕疵、正與你們一同坐席、就以自己的詭詐為快樂。」 (彼後 2:13,14)

假先知、假師傅對教會的殺傷力不僅在他們錯誤的教導上、更是在損壞教會整體的見證上。

這個現象可以從美國在1970-80年代,曾經盛行一時的電視福音工作上看出來:在經過一連串、幾位電視福音工作負責人在女色、金錢上的醜聞之後,到今天已經沒有多少人重視電視福音事工了。

雖然,神在不同的時代會興起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工來達成祂的旨意;而且從整體來說,神國的進展、和福音的傳遞並不見得因電視福音事工而停頓下來。

但這些人的跌倒的確造成不少人對信仰基督的難處,更嚴重的是他們不但不能在世上做光、做鹽、反使主的名蒙羞。

難怪彼得後書後書用這些強烈的字眼來責備他們:「好像沒有靈性、生來就是畜類、以備捉拿宰殺的」。

他們行的不義、就得了不義的工價;受損的不只是跟隨他們的人,也是自己。

這裡講到:這些人「正在」敗壞人的時候、自己必遭遇敗壞。正在,可以用來形容那惡果的迅速、也可說是形容出乎當事人的意料之外。

雖然沒有人會自認為是假師傅,而且我們也不認為自認為是一個可以為人師傅的人。

然而,不論我們願意、或不願意,做光做鹽的責任已經在我們身上、不可使人跌倒的鑑戒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所以,這些原則仍是與我們有切身的關係的。

2016讀經默想 — 彼得後書 2:1-12

8/14/2016 星期日 彼得後書 2:1-12

「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的滅亡。將有許多人隨從他們邪淫的行為、便叫真道、因他們的緣故被毀謗。」 (彼後 2:1,2)

「護教」的定義是以理性來維護基督教的基本教義。

但如果以一個通俗的概念來看,也有不少人還以為護教是為了保護基督教的名譽、而做的一些努力;這顯然是不正確的觀念。

雖然世界上的民族、國家、甚至機構、公司都努力在為自己打造一個良好的公眾形象;但聖經常把人(包括了選民、基督徒、及教會、褔音機構)真實的光景、透澈的描述到令人吃驚的程度。

就像今天的經文、毫不隱瞞的把教會的難處明明白白的寫出來:有假先、假師傅引進陷害人的異端。

而且,從外表來看,他們會是很成功、很受人歡迎的:「將有許多人隨從他們」。

更甚的是:這種事不但是從前有、現在有、將來還是會有。

怎麼辦?

我們所能做的應該是要警醒、培養分辨的能力、熟識真道、總是要明辨細查;而且不要缺少了禱告、聽聖靈的聲音、盼望主再來的日子。

今天,雖然在口中明白不承認主的師傅不多;但是淡化人的罪、救贖的內容、成聖的必要、耶穌的神性、和十字架的道路的牧師、和傳道人卻不是很難找。

除了承認主之外,另一個比較容易看出來假師傅的方法是:他們「邪淫的行為」:在倫理道德上的不潔淨、在追求金錢物質上的熱心不擇手段。

最令人傷痛的是「真道因他們的緣故被毀謗」!

我們能不警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