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每日讀經 — 約伯記 41:1-42:17

12/4/2017 星期一 約伯記 41:1-42:17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伯42:3,5,6)

數不清有多少次在見證會上、聽到人(包括我自己)在引用這基督徒都喜歡的句子:「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

我可以體會到人引用這句子的誠心:因為遇見神到底是一個很主觀的經歷,沒有一個人能代替別人去經歷神、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否定別人遇見神的經歷。

然而,無可否認的是在屬靈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對神的認識、對神的經歷都是漸進的:今天的見到、比一兩年之前的見到該是深刻的多。

但當回到聖經的原意中時,我們不難發現約伯風聞神、和親眼看神的經歷,要比我們深刻的多!

這不僅是約伯在之前所受的苦、比一般人的苦都要深得多;這也可從他在說完這句話之後的動作看得出來:「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今天,我們難得有厭惡自己的時候,厭惡自己的原因也多半不是因為親眼看見了神;但約伯是一位真正親眼看見神的人、從他的身上我們也可以再思想一下:我們自己對神的經歷是什麼。

如果一位親眼看見了神的人、還繼續的為自己斤斤計較的籌算的話;他可能得問問自己:我見到的倒底是誰呢?

如果一個人沒有看見神的全能、全知、和聖潔的話;他很難厭惡自己到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的地步。

巴不得我能常常見到神,而且每一次的見到都比前一次的見到更清晰、更銘心。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自己在神面前的價值是塵土和爐灰,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 2017 每日讀經 — 約伯記 39:1-40:1-24

12/3/2017 星期天 約伯記 39:1-40:1-24

「耶和華又對約伯說、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麼?與神辯駁的、可以回答這些罷。於是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是卑賤的,我用甚麼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摀口。我說了一次、再不回答,說了兩次、就不再說。」 (伯40:1-5)

人不但有思想、更是有靈的;沒有人能滿足在日復一日、汲汲營營的生活中;永恆的問題也不是照衣食足、然後知榮辱的次序;而是每一個人或遲或早,他只要稍為再深入想思一點點,就不能不面對的問題。

不只是在危難、臨終時,人會焦慮的在自我的認定、人生的目的、生活的方向上找答案;從販夫走卒、到皇親國戚,都不禁要問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活在這個世界上?我為什麼要過這種生活?

然而,那個能滿意自己的答案卻不是這麼好找。

即使基督徒有的時候也會迷失在這個問題之中:是神遺棄了我?還是我迷失了自己?

像約伯一樣:我們可能一時找不到答案,但我們不需要擔心找不到安慰。

只有當我學會了委身在神的旨意之中、順服在祂恩慈的帶領之下;即使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但我還可以有把握的說:我的安慰是從愛我的神而來。

這就是約伯用神的話來回答神的問題的原因:「我是卑賤的,我用甚麼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摀口…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40:1, 42:3)

我不見得對「我是誰、我前面的道路是什麼」有十分把握的答案,但我只知道的是:神知道我所有的疑慮和軟弱,在祂美好的預定時刻,祂會把祂對我完全的旨意、顯明給我看得清清楚楚。

— 2017 每日讀經 — 約伯記 37:1-38:41

12/2/2017 星期六 約伯記 37:1-38:41

「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 (伯38:1-3)

服兵役期間,有六個月的軍官訓練。如果當時在消耗體力的野地出操後,接下來的是一堂室內政治課程,不但是可以歇一口氣、休息的時間;對我來說,那也是一個享受的機會。

因為,我們的政治教官的口才很好,對海峽彼岸的時勢、和政治如數家珍;在他的課程當中,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都成了活生生的角色。

這位教官不但告訴學生們這些政治人物講了什麼,連他們心裡想的是什麼,都能龍飛鳳舞的、像清宮秘史一般的講給我們聽。

來美國唸書以後、接觸到一些評海峽兩岸的政論文章,才知道這位政治教官的立場有相當的偏頗;但我也不能怪他,因為那是他職業上的要求。

所以,後來我對評論政治人物的文章、和報導都興趣缺缺;因為那到底還是猜別人的心思意念、說的再好,還只不過是隔靴搔癢而己。

以利戶就是很好的一位對神的評論專家,他講的真好:「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所以人敬畏他,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他都不顧念。」(37:23,24)

然而,那是神的屬性、神的作為。這句話如果是神講的,就有權威、才能使人信服;所以,以利戶再說的再怎麼有理,也難以叫約伯心悅臣服。

難怪,還沒有等以利戶講完,神就在旋風中親自回答約伯了:「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38:2)

無知的言語可能是指約伯先前的答辯、也可能是指以利戶、或約伯的其他三個朋友對約伯指教。

神沒有直接回答約伯所提的問題:就是神為什麼不聽他先前向神求個公道的懇求;神反而先要約伯準備好(如勇士束腰) ,準備回答神要問他的問題。

難道神真的不聽約伯向神求個公道的懇求嗎?不是的,否則神為什麼就在這時候突然打斷了以利戶的講論?

顯然、神從頭到尾一直在聽,只是約伯不知道;約伯心中的結、只有神親自來為他打開。

今天,當在悲傷痛苦中、我們也可能有孤獨無人傾訴的感覺,但這裡告訴我們:神一直在聽、一直在陪伴、一直在主動的參與。

— 2017 每日讀經 — 約伯記 34:1-36:33

12/1/2017 星期五 約伯記 34:1-36:33

「虛妄的呼求、神必不垂聽、全能者也必不眷顧。何況你說、你不得見他、你的案件在他面前、你等候他罷。但如今因他未曾發怒降罰、也不甚理會狂傲,所以約伯開口說虛妄的話、多發無知識的言語。以利戶又接著說、你再容我片時、我就指示你,因我還有話為神說。」 (伯35:13-36:1)

自從進入職場之後,有一件我不喜歡的事、就是每年一度與經理坐下來檢討的自我績效回顧。

因為,照公司規定,第一份原稿是自我檢討,而且不可以一切都寫好的;再加上經理後來照著他主觀(而且經常有偏見)的修改,是一個令人很不願意經歷的過程。後來自己當了經理,每一年要寫好幾個人的績效檢討、更是頭痛。

然而,最麻煩的還是:怎麼公正客觀的檢討績效、而不影響員工的士氣?

雖然公司的人事部門教導我不少的溝通技巧,像著重正面的鼓勵、缺失的改正不是針對個人、而是為了公司整體的利益…等,但是遇到了不服氣的員工時,這些技巧很不容易用的好;到後來兩方面都是懷了一肚子的氣、走出會談的房間。

要不是以加薪來堵住員工的口;照我的經歷來看,這種會談所能達到的正面效果、實在是少之又少。

以利戶對約伯的責難、就讓我想起了以前公司的每度績效考核。

以利戶憑著自己對神的了解,在勸說約伯之時(其實此時約伯已經閉口不言了)、他越說越興奮,自言自語的到後來要成為神的代言人了:「虛妄的呼求、神必不垂聽、全能者也必不眷顧」。

不僅如此,以利戶又漸漸的直接指責和控訴約伯的不是:「神不甚理會狂傲,所以約伯是開口說虛妄的話、多發無知識的言語」。

以利戶一開講就無法停止:「你再容我片時、我就指示你,因我還有話為神說」。因為,他自認是在為神說話。

有理不饒人是人的通病,尤其這個理是為了神。自信站在真理的一邊可以使人有勇氣,但那是不是當時的需要?這就要看他的智慧了。

在這處處講求自信、自我利益、自我實現的時代,能夠稍為停一下,多聽聽別人的、少說一些自己的;至少看起來也會有一點智慧的樣子吧!

— 2017 每日讀經 — 約伯記 32:1-33:33

11/30/2017 星期四 約伯記 32:1-33:33

「我年輕、你們老邁、因此我退讓、不敢向你們陳說我的意見…我的胸懷如盛酒之囊、沒有出氣之縫、又如新皮袋快要破裂。我要說話、使我舒暢,我要開口回答。我必不看人的情面、也不奉承人。」 (伯32:6,19-21)

我們雖然都知道:在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但我們還是難免希望能找到一些受大家景仰的人物,做我們的模範、和英雄。

一旦有了心目中的英雄之後,就在不知不覺間更美化了他們的形象、加深了自己對他們的愛慕。

最近適逢馬丁路德改教五百週年,各樣的集會、講座、及出版詳述了很多馬丁路德的生平、他的神學、靈程、勇氣、及鋒利的筆桿,實在令人叫好。

馬丁路德雖然在貧民與貴族、地主的爭戰中,傾向貴族、向貧民施高壓平反動;但那總是他在當時政治立場的選擇,難以用我們的後知之明去多加批評。

然而,另今人詫意的是:馬丁路德為什麼會不顧在羅馬書9-11章、及啓示錄7章中,神對以色列人全家得救、這麼清楚的心意視而不顧呢?

馬丁路德在他一生中,一再的以他犀利的文章、和演說,對以色列人無情、負面的批判,以致於在他之後的數百年,助長了在歐洲反猶太主義;這是令我訝異和不解的。

同樣的,以利戶是一位聰明、又犀利的年青人,在約伯三位朋友不完全神學觀的陳述之後,他再也忍不住了:「我的胸懷如盛酒之囊、沒有出氣之縫、又如新皮袋快要破裂。我要說話、使我舒暢,我要開口回答」。(32:19-21)

以利戶的神學論點及觀念,比約伯那三位朋友要高明的多;他還是有同樣的缺點:他舒暢的開口回答之後,雖然神學上是完全正確,但當他舒暢之後,卻使約伯陷在更深的無言痛苦裡。

今天,在痛苦中的人最需要的不是高超正確的神學,而是同理心的陪伴。

以利戶可以在系統神學的課拿A+、馬丁路德是更正教義的巨檗;但他們都還是人,有人的局限和缺點;可以羨慕他們,但並不見得要模仿他們。

還是把人、把自己完完全全的帶到神面前,才是最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