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每日讀經 — 約伯記 32:1-33:33

11/30/2017 星期四 約伯記 32:1-33:33

「我年輕、你們老邁、因此我退讓、不敢向你們陳說我的意見…我的胸懷如盛酒之囊、沒有出氣之縫、又如新皮袋快要破裂。我要說話、使我舒暢,我要開口回答。我必不看人的情面、也不奉承人。」 (伯32:6,19-21)

我們雖然都知道:在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但我們還是難免希望能找到一些受大家景仰的人物,做我們的模範、和英雄。

一旦有了心目中的英雄之後,就在不知不覺間更美化了他們的形象、加深了自己對他們的愛慕。

最近適逢馬丁路德改教五百週年,各樣的集會、講座、及出版詳述了很多馬丁路德的生平、他的神學、靈程、勇氣、及鋒利的筆桿,實在令人叫好。

馬丁路德雖然在貧民與貴族、地主的爭戰中,傾向貴族、向貧民施高壓平反動;但那總是他在當時政治立場的選擇,難以用我們的後知之明去多加批評。

然而,另今人詫意的是:馬丁路德為什麼會不顧在羅馬書9-11章、及啓示錄7章中,神對以色列人全家得救、這麼清楚的心意視而不顧呢?

馬丁路德在他一生中,一再的以他犀利的文章、和演說,對以色列人無情、負面的批判,以致於在他之後的數百年,助長了在歐洲反猶太主義;這是令我訝異和不解的。

同樣的,以利戶是一位聰明、又犀利的年青人,在約伯三位朋友不完全神學觀的陳述之後,他再也忍不住了:「我的胸懷如盛酒之囊、沒有出氣之縫、又如新皮袋快要破裂。我要說話、使我舒暢,我要開口回答」。(32:19-21)

以利戶的神學論點及觀念,比約伯那三位朋友要高明的多;他還是有同樣的缺點:他舒暢的開口回答之後,雖然神學上是完全正確,但當他舒暢之後,卻使約伯陷在更深的無言痛苦裡。

今天,在痛苦中的人最需要的不是高超正確的神學,而是同理心的陪伴。

以利戶可以在系統神學的課拿A+、馬丁路德是更正教義的巨檗;但他們都還是人,有人的局限和缺點;可以羨慕他們,但並不見得要模仿他們。

還是把人、把自己完完全全的帶到神面前,才是最上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