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哥林多後書 12:11-13:14

4/30/2016 星期六 哥林多後書 12:11-13:14

「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們那裡去、也必不累著你們。因我所求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財物.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我也甘心樂意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 (林後12:14,15)

北美華人教會所遇到一個共同的難題之一就是: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孩子們,在大學畢業、成家、做事之後,情願到美國教會、亞裔教會、或韓國教會,少有回到自己成長的教會。

語言、文化上的隔膜可能是一個因素;但有些卻是在中文堂的我們不容易自覺的偏差。

第一代華人一方面覺得第二代在教會中很難被扶起來;但在另外一方面卻不給他們足夠的信任與委託,處處要他們聽話。

有一次在冬令會聽講員談到這個題目時,他舉了他所事奉的教會的這個例子:

在教堂擴建工程計劃開始時,有些弟兄姊妹很不高興,因為把新空間的絕大部份讓英文部與青少年使用、只把最老舊的空間留給中文堂。

這位講員就用「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這句話勸勉弟兄姊妹,就這樣的化解了一個難題。

同樣的,做為一個傳福音的使者,我們也不需要太計較自己時間、精力、和金錢上的花費。

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屬靈上為父、為母的人,豈不是又快樂、又榮耀的事嗎?

使徒保羅為了哥林多教會的造就、和教導,打算第三次到他們那裡去。這旅程的花費是哥林多教會該負擔的;但保羅甘心樂意為他們的靈魂費財費力。

這不但是做在傳福音上(在福音中生了他們)、也是在餵養上(在福音中養育他們)。

如此看來,做一位屬靈的父母、與肉身的父母所要花的時間、和金錢是不相上下的。

然而,就像成熟懂事的子女能帶給父母無比的快樂一樣,看到屬靈子女的茁壯、成長時,也一定會覺得:這些投資是值得的!

2016讀經默想 — 哥林多後書 11:16-12:10

4/29/2016 星期五 哥林多後書 11:16-12:10

「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 (林後11:29,30)

小時候喜歡看英雄的故事,不但是因為英雄的事蹟吸引人,也因為在幻想中、可以把自己投影到故事裏。

然而隨著年歲的漸長,英雄故事對我的吸引力不再有了。

這不是因為自己英雄夢的破滅;而是知道人生命中的許多難處,並不是剛強就可解決的;反而是在軟弱、跌倒之後的韌性是能夠立足的原因。

向神承認自己的軟弱容易、對人訴說自己的軟弱卻很困難。

然而,人還是需要旁人的了解與接納。

即然向人承認自己的軟弱難,又有被人了解與接納的需要,怎麼辦呢?

使徒保羅的牧者心腸是我即羨慕、雖學得不好、但很想效法的:「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接著他把他的軟弱在12:1-10描寫的非常清楚。

好牧人不是以英雄的姿態出現、而是他與羊群的認同。

他軟弱是因為他的羊軟弱。他的羊不知道要如何描述自己的軟弱,他就先承認自己的軟弱。

因為,好牧人藉著他的軟弱,把他軟弱的羊帶到大牧者—耶穌的面前。

好牧人為了他的羊擔心:「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這個焦急的原意是反胃、嘔酸。

對於一個長年在胃疾中受苦的我,可以稍稍體會到保羅反胃、漲氣時坐立不安的難受。

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裏,哪兒能找到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的人呢?

要不是耶穌的愛激勵了保羅,他會這樣去做嗎?

我羨慕好牧人的工作嗎?耶穌的愛在什麼地方激勵了我呢?

2016讀經默想 — 哥林多後書 10:1-11:15

4/28/2016 星期四 哥林多後書 10:1-11:15

「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 (林後10:3)

人都知道屬靈的事是很真實、又重要的。

但另一方面,我也必需承認,生活中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外,也有很多其他的現實問題。

所以,我不得不把自己推到真實世界中;在生命中多重合音的曲調裏,我得認真、又勇敢的面對現實。

在同時,我也更需要把自己投入在神的膀臂裏,仰賴祂的幫助、和保護。

因為,如果我只把自己沉浸在生命、生活中所有的挑戰裏、而忽略神的同在與祝福的重要的話,不但沒有戰勝生活挑戰的把握,還有可能把自己的生命都賠上去了。

相反的,如果單純地只把自己交托在神的手中,為著是逃避這個現實的世界、和它給我的責任、謎題、和挑戰的話;我很可能只是躲在自我陶醉、以為自己是最屬靈的虛幻世界裏。

只有在世界與屬靈、面對面地正面踫上的地方,才是基督徒以神的恩典和慈愛為能力、來面對生活給他一切挑戰的戰場。

什麼是基督徒的屬世觀?在生命中一切的責任和困難裏,我們把自己投向基督的膀臂裏,與祂一起參與這個世界的苦難。

我們知道祂已勝過了苦難、和死亡。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

2016讀經默想 — 哥林多後書 9 章

4/27/2016 星期三 哥林多後書 9 章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 (林後9:6,7)

在路加褔音七章耶穌講了一個兩個人欠債的比喻:一個人欠五兩銀子、另一個人欠五千兩銀子、都被債主免了。(路7:40-47)

祂所要帶出來的教訓就是:「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7:47)

每次提到了奉獻,我都得要用這個比喻來提醒自己:奉獻是對於恩典的回應,在恩典中不會指責、不再定罪。

所以,如果還存著守戒命、行律法的角度來查考聖經上對奉獻的教導的話,我的態度就不對了。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就是在奉獻之前先問一問自己的心:我愛主的心多嗎?

然而,要回答這個問題,又不得不問自己:我的罪多嗎?如果要從我的奉獻來看我我愛主的心、能與主赦免我罪的多少成比例嗎?

所以,使徒保羅才再說:「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神所喜愛的不在乎捐得多少,而是在乎我祂愛得多少。

因此,「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不見得是指自己的善行(奉獻)所種的,而是神的恩典在我生命中所產生的果效。

神赦罪的恩並沒有不同,但好土是在那欠五千兩銀子的心中。種和收之間的關係不僅在於種、也在乎種在什麼地方。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也是指一種經過深思熟慮、有條理、有計劃的奉獻方式。

一時的感動固然不可消滅;但固定的奉獻卻是一個對赦罪恩典的自然回應。

我的罪都赦免了,但是我的愛多嗎?

2016讀經默想 — 哥林多後書 8:16-24

4/26/2016 星期二 哥林多後書 8:16-24

「這就免得有人因我們收的捐銀很多、就挑我們的不是。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這樣。」 (林後8:20,21)

聖經中有很多關於貪財的警告,就如「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 6:10)

但是貪財的不好並不是因為錢財本身有問題;而是對於處理錢財的人的一個警告:不僅是不能存著貪戀的心,也要避免讓自己處在一個在錢財上容易受試探的環境。

使徒保羅為了救濟耶路撒冷教會中困難的弟兄姊妹,在其他各個教會積極地為他們募款,因而收集到很多奉獻;但因此也有人心存妒忌,就挑保羅與他同工的不是。(8:20)

保羅不但為自己的動機、行為辯護(8:21),也用在金錢的處理上小心翼翼,務使同工們在主面前、和在人面前都可稱是留心行光明的行事。

保羅一共差遣了三位同工來處理這些奉獻:提多(8:16)、一位弟兄(8:17)、又另一位弟兄(8:22);這幾位同工的人品、事奉的熱心,都是得眾教會稱讚的(8:18)。

同樣的,上週二晚在長老、執事、同工會上,教會的財務、總務同工們把教會對於錢財的處理流程,從收奉獻、清點、記錄、存款、預算、及支出的審合、支票的開出、奉獻收據的整理…很詳細地說明了一遍。

這流程基本上有三個原則。第一:這些同工的品格、事奉的熱心是教會弟兄姊妹有目共睹的;第二:每一個步驟都有兩個人以上負責,以示公信;第三:沒有任何一個人、包括長老,知道弟兄姊妹個人的奉獻數目,以確保個人的穩私、也避免人的驕傲、及特權的引誘。

歷代教會史中發生過不少因貪戀錢財而失去見證的基督徒;即使現今也可找到一些例子。不論是弟兄姊妹個人、或教會整體都不能不特別留意,免得給撒但留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