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書7-8章

3/28/2015 星期六 書7-8 章

「以色列人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因為猶大支派中、謝拉的曾孫、撒底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干、取了當滅的物。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眾人在亞干身上堆成一大堆石頭、直存到今日.於是耶和華轉意、不發他的烈怒。因此那地方名叫亞割谷、直到今日。〔亞割就是連累的意思〕」 (書7:1,26)

許多在職場的人都知道:當一項工作圓滿結束後,少不了一番慶祝;反之,當一項工作不幸失敗以後,少不了一個檢討會議(postmortem meeting,postmortem 原意是驗屍)。

艾城之戰是聖經中記載以色列人進迦南,繼耶利哥的勝利後的第二場戰爭,也是他們的第一場敗戰。

在這場戰役中,以色列人照著他們的往例,先派人偵察戰情(7:2)、再制定戰術(7:3),然後才開始展開行動(7:4);但他們居然被打敗了(7:5) !

以色列人希望找到失敗原因的心情,應該與現代人的檢討會議差不多。如果在今天,有不同的專家、學者可以提供分析報告。就如:只派三千人,是不是太輕敵了(7:4)?

但約書亞便和以色列的長老與現代人的做法不一樣:他們把灰撒在頭上、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俯伏在地、直到晚上。(7:6)

屬靈的爭戰,得用屬靈的分析、得找屬靈的答案。而屬靈的答案是神給的:「以色列人犯了罪、違背了我所吩咐他們的約、取了當滅的物.又偷竊、又行詭詐」(7:11)。以致於應受祝福的、反成被咒詛的(7:12)。

「我…看見…就貪了」 (7:21)是亞干的回答。從耶和華的怒氣,到耶和華轉意之間所發生的事,不只在亞干的認罪,也是在眾人對他的懲治。

這對亞干是過於嚴酷嗎?「連累」在短短的二節(7:25,26)中出現了三次。可見得所強調的是一人犯罪、全體受連累。

約書亞記第七章的頭一節從耶和華的怒氣發作開始,最後一節在耶和華轉意、不發他的烈怒結束。中間所夾的發展是:(1) 取當滅的物、(2) 連累了眾百姓、(3) 滅了貪心的人。

今天,我是否也常常用我的邏輯、和我的經驗來找問題的答案?
我是否常用以屬靈的眼光來看事情?
我有可能像約書亞一樣在耶和華的前面、俯伏在地、直到晚上?

我做選擇的時候,想得到那些人會受我決定的連累嗎?
我貪嗎?在那些方面我容易貪?我能承受得了耶和華的烈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