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撒上 4:1-5:12

6/26/2017 星期一 撒上 4:1-5:12

「他給孩子起名叫以迦博、說、榮耀離開以色列了,這是因神的約櫃被擄去、又因他公公和丈夫都死了。」 (撒上4:21)

廿世紀初,德國神學家馬丁布伯,在他的經典之著「我和祢」中,用兩個觀念「我和它」、及「我和衪」來描述人和神、以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對之後的神學、及哲學發生了很大的影響。

原來,人和神間的關係,就像一般人和人的關係一樣,應當建築在相愛、互信的基礎上;從這個基礎再發展出來的互相遵重、依靠、及得好處,那是一個健康、能維繫到長久的關係。

反之,人如果把「人我」的關係、降格到「物我」的關係,把對方的利用價值、放在彼此對於另一方品格的遵重、互信、愛的關係之上的話,這種關係帶來的將會是恢心、失敗的慘劇。

在撒母耳記上、神的約櫃被擄的經過,就是這一個原則的好例子。

祭司以利的兒婦非尼哈在將死之前的這一句話:「榮耀離開以色列了」,就是總結了以色列人在當時失望的心情。

非尼哈所悲嘆的不僅是生命悲慘的遭遇:一日之間,她的公公和丈夫都死了,她自己也即將在產難中死亡;更另人傷心的是:她生命中最基礎的依靠 — 神的榮耀(以約櫃代表) ,也突然的被推翻了。

以色列人在當時不只把約櫃視為與神同在的象徵,更把約櫃成為神保護的實體。所以,當抬約櫃出戰,不但不能使以色列人得勝,反而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實在是一個大大的意外。

這就是以色列人把他們與耶和華的關係,從我和衪降格到我和它。其實,早在抬約櫃出戰之前,他們已經把與神愛和信的關係,以使用工具一般的物我關係取代而不自知。

今天,我是不是也有這種傾向,以一些屬靈的習慣:或是禱告、敬拜、教會、活動,當成自己必蒙祝福的尚方寶劍嗎?

不要等到「榮耀離開以色列了」的那一天,才猛然自覺「我和祢」的關係早已成為「我和它」而不自知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