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2017 星期三 詩篇 78:1-72
「我要開口說比喻,我要說出古時的謎語,是我們所聽見所知道的、也是我們的祖宗告訴我們的。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他的能力、並他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 (詩78:2-4)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是歷代許多中國人的感嘆,這也增加了年青人不少與上一代的距離和反感。
但是,當年青人成長了為老年人時,他們又有同樣的嘆息。
但到底什麼是古?古有什麼是好的?有人曾經仔細地整理、研究過嗎?
讀了聖經之後,發現以色列人對古的觀念卻不是一個模糊、一廂情願的印象。
以色列人以耶和華為中心的歷史觀,可以比我們更客觀的來看古時的事、也可以把歷史的褒貶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有一個確定的目的。
歷史包括了兩個部份:有些是親身目睹的「我們所聽見所知道的」、但更多的是「我們的祖宗告訴我們的」。
歷史記錄的首要條件是真實、不可以報喜不報憂;所以,「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
歷史的目的是「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他的能力、並他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好叫他們仰望神、不忘記神的作為,惟要守他的命令」(78:7)。
以色列人從這些原則來看歷史,所以他們可以勇敢的面對以往的錯誤:「不要像他們的祖宗、是頑梗悖逆居心不正之輩、向著神心不誠實」(78:8)、「因為他們不信服神、不倚賴他的救恩」(78:22)、「他殺他們的時候、他們才求問他、回心轉意、切切的尋求神」(78:34)。
赫胥黎曾說:「人從歷史中學到最重要的功課就是:人從歷史中學到的功課不多」,這似乎是一件可悲的事實。
然而,信神的人卻有我們的盼望。
其一是神的憐憫:「但他有憐憫、赦免他們的罪孽、不滅絕他們.而且屢次消他的怒氣、不發盡他的忿怒」(78:38)、「他卻領出自己的民如羊、在曠野引他們如羊群」(78:52)。
其次是基督的來到:「從羊圈中將他召來.叫他不再跟從那些帶奶的母羊、為要牧養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產業以色列。於是他按心中的純正、牧養他們、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78:70-72)。
今天,我可以從「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循環中走出來,詩78篇使我對歷史的演變、歷史的方向、和我對歷史的責任,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