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2015 星期一 撒上24-25章
「 大衛對亞比該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他今日使你來迎接我。你和你的見識也當稱讚、因為你今日攔阻我親手報仇、流人的血。我指著阻止我加害於你的耶和華以色列永生的神起誓、你若不速速的來迎接我、到明日早晨、凡屬拿八的男丁、必定不留一個。」 (撒上25: 32-34)
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聰明人。雖然聰明是不可強求的,但至少有一件聰明人所做的事,是我們很容易學的—那就是靜下心來,聽別人的勸告。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英明之君唐太宗,有這麼一則膾炙人口的故事:在太宗的諫官魏徵死後,他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撒母耳記上25章就記載了一件非常明顯的聰明人與愚頑人之間的對比。
拿八是經典的愚頑人。他夜郎自大、不視實務、自己沈醉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當現實在面前展開時,他就被嚇的魂不附體、活不下去了(25:37)!
亞比該的「聰明俊美」(25:3)不僅在她的外表,更是在內心。在丈夫拿八的蠢事之後,她不但有智慧地安排禮物、使大衛消氣。還更進一步的勸大衛眼光要放遠,不要忘了是耶和華為大衛建立了堅固的家(25:28)、耶和華立了大衛作以色列的王(25:31);所以,如果大衛要在一時氣憤之中報仇、流無辜人的血是非常不智的。
大衛有一雙能聆聽的好耳朵。他曾經聽了撒母耳(16:13)、約拿單(20:42)、亞比亞他(23:6,30:7)的勸告;現在,他聽了亞比該的勸告。
大衛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他今日使你來迎接我。」(25:32) 大衛一場人生中可能的污點、就如此的避開了。
今天,什麼事會使我生氣?
在生氣時我能聽到別人的聲音嗎?
我怎麼樣來看人對我的批評?
我珍惜別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的勸告嗎?
我有這個勇氣在眾人面前接受別人的勸告嗎?
我是否可常常以從神的角度來看我環境中所發生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