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019 星期二
「但你們要謹慎,因為人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並且你們在會堂裡要受鞭打,又為我的緣故、站在諸侯與君王面前、對他們作見證,然而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 (馬可福音13:9,10)
雖然除了菲律賓以外,大家對哈菲爾(Evelio Javier) 這個名字是相當的莫生;但菲律賓人卻把他當成近代的名族英雄。
哈菲爾原是一位年青有為的省長,但因為對當政者馬可仕無遮攔的批評、而遭到暗殺。這件事導引了阿奎諾(Cory Aquino) 在1986年的「人民力量」革命中,把馬可仕趕下台,開始了菲律賓的民主時代。
哈菲爾生前最喜歡引用的句子「打那一場不能打的仗、承擔那個無法忍受的苦、跑到那條沒人趕走的路…達到那不可能的夢想!」就是從1965年百老匯歌劇「不可能的夢想」(The impossible dream) 出來的。
對主耶穌的門徒來說,為主受苦的心志也該要有類似情懷。
雖然這種心志是相似的,但不同的是那目標:哈菲爾要追求的是打倒馬可仕、給菲律賓帶來民主;但菲律賓的這二十多年民主、卻沒有為百姓帶來多少幸福。
基督徒的目標是更大更廣的:福音要傳給萬民、讓神的國度早日來到;雖然那個日子還沒完全來到,但不論從歷代聖徒的見證、或是我們自己的經歷,都讓我們深信福音是給個人、及萬民最好的禮物。
這「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的先,不只是時間上的先、也是重要性次序的先;所以當我們以「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禱告時,也要先預備為主受苦的心。
馬可福音13章把神國到來的過程講得很詳細:先是生產之苦、災難的起頭(13:5-8),接下來的是個人的迫害(9-13) 。
這種迫害不只是由外而來,「人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並且你們在會堂裡要受鞭打」(13:9)、也是從自己的家人而來「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起來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13:12) 。
這裡的兩個動詞「交」、和「送」,讓我們想起了主耶穌的上十字架;原來主不只是被文士和法利賽人陷害了、更是被他的門徒出賣了。
如果主耶穌要經歷這些苦難的話,做門徒的我們要為這些可能性做準備、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這其中,我們有主的應許:「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13;13)。這裡的得救顯然不是指得永生、因為我們在信主時已經有了這個把握;所以,這個得救是指從苦難中走出來的能力。
如此看來,基督徒的夢雖然徫大,但不論對個人、或是整體而言,這不是個不可能的夢想,而是要必然發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