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019 星期日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路加福音 10:27,28)
孟子在告子篇講了一個故事:有個人向棋藝大師使奕秋學棋,他找對了人、但卻不好好的聽、還想用自己的老方法。
有一天,當老師在教的時候,他心卻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也就是說,外表看起來、他好像在聽;但他心裡想的是,有隻大鳥要飛來、我得趕快拿弓箭去射下這隻鳥。
讀到了這位律法師來請教主耶穌有關永生的事(10:25-37)時,不免就令我想到「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的這一個人。
這位律法師找對了人(主耶穌)來問他的問題,可惜的是他問的問題本身就有邏輯上的錯誤:「夫子、我該作甚麼纔可以承受永生?」(10:25)
關心永生是一件好事,但一個人之可以承受永生、卻不是他可以「做什麼」才得到的結果;因為,永生完全是神的作為,人再做什麼樣的努力、也不配承受永生的。
主耶穌知道他這個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因此用他的句子反問他:「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10:26)
他理直氣壯的回答:「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這真是百分之百的標準答案!
所以,主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但接下去的話才是關鍵:「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因為,誰能真正的做到「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和愛鄰舍如同自己」呢?
但那律法師沒聽懂主耶穌的話,他還要再問:「誰是我的鄰舍呢?」;好像在說:我能愛鄰舍如同自己、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我的鄰舍是誰!
在另一個很長的比喻之後,主耶穌又照著他的話做結論:「你去照樣行罷!」
他去行了嗎?聖經沒記載。但我們呢?
今天還是有不少的基督徒在用好行為來證明自己是值得永生的;但我們都自己心裡明白:如果不是主耶穌寶血的遮蔽、聖靈的大能,我們無法靠自己的意志與能力去行律法的。
你去照樣行罷 — 這的確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