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019 星期二
「管園的說、主阿、今年且留著、等我周圍掘開土、加上糞,以後若結果子便罷,不然再把他砍了。」 (路加福音 13:8,9)
路加福音在一個大段落主耶穌的教訓和比喻的末了(12:1-13:9) ,是以一顆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為結尾。
而路加福音對這個獨特的比喻也沒有多加解釋,所以要找出它主要的屬靈意義、並不是件一蹴可及的事。
照福音書其祂的比喻、一般來看:無花果指猶太人、園主指父神、而管園的指受主托付的門徒。但這裡卻不像是可以用這個模式來套用、解釋的。
與其那樣去想、一個更勞靠的方式可能還是要看這一大段的主題是什麼?即然從「當怕的」(12:5) 、到「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13:5) 都是在講末世的審判、和今世的儆醒;相信這個無花果樹的比喻也是在同樣的主題在內。
園主應該就是當時一般人所了解的擁有許多土地、葡萄園的大戶人家。即然他有這麼多的資產、他該是以土地裡能出產農作物的經濟價值來做投資衡量惟一的標準。
然而,真正付上勞力的管園人,他對葡萄園有更深的一份感情。園主是看從前的業績來做決定;而管園人所看重的卻是將來的可能性。
這棵白佔地土的無花果樹、對於園主、砍掉它換別的樹是理所當然的事;但管園的卻為這棵無用的樹向園主求情,再給它一次機會。
不只如此,這棵無花果樹還要受到特別仔細的照顧:周圍掘開土、加上糞(肥料) ,再等等看。
所以,這位好心的管園人應該就是指我們的大牧者耶穌,而那棵結果子的無花果樹就是指聽了主耶穌的道、卻拒絕悔改、或生命沒有改變的人。
而我們就是處在「這以後若結果子便罷,不然再把他砍了」的恩典時代的人。
如果我們沒有那個急迫感、把信仰的根基建築在磐石上,這個恩典時代很快就會過去了;等到「把他砍了」的時候,再後悔己經來不及了。
我們的生命與世人有分別嗎?果子在那裡?這是今天、我們非常急迫要面對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