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5:20-24

7/21/2019 星期天

「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喫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路加福音 15:23,24)

不論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人真事、或記錄在小說電影的虛擬情節,饒恕人和被人饒恕都是非常能夠感動人的。

就像這浪子回頭的故事裡,正當小兒子見到父親、要把他精心準備好的話講到一半的時候:「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打斷了他的話,轉身吩咐僕人做接納他的事。

其實,在這個對話之前,父親接納回家的小兒子的心情、從他的肢體語言就可以看出來了:「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15:20)

父親的慈心不只是在遠遠的看見小兒子才有的;他早己在期盼著那一天、否則他不會馬上放下尊為大戶人家的身段、遠遠的跑去抱著小兒子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父親所說的話,幾乎就是前面兩個比喻的結語:「死而復活」是那一隻在曠野走失的羊,「失而又得」是那婦人失落的一塊錢。

同樣的,父親高興的宰牛犢、喫喝快樂的慶祝,也像那失羊的牧人、和失錢的婦人一樣;高興到不可理喻的慶祝。

到此為止,這三個比喻的重點應該是非常明顯的了:我們要了解父神為一個罪人悔改而喜樂不已的心腸。

不同於前兩個比喻的是,這次失落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從一百隻羊中的一隻、到十塊錢中的一塊、再到兩個兒子中的一個,這比率是越來越大、價值是越來越珍貴的。

小兒子的聲音就在他第一句認罪悔改的中間被切斷了;之後他不再被提起過。這也挑起了我們的好奇心、及想象力,當時他的感覺如何?他後來到底怎樣?

其實,凡認罪悔改、做主門徒的人都沒有什麼困難的、可以把自己投影在這小兒子的身上。

今天,我們的感覺如何、我們的做人處世又是怎樣,多多少少表示了我們對被主耶穌的寶血遮蓋、坦然無懼的來到父神面前、這個事實的回應,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