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哀3-5章

11/6/2015 星期五 哀3-5章

「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 (哀3:22-24)

「祢的信實廣大 ,祢的信實廣大,每早晨賜下新豐富恩惠。我一切需要祢手豐富預備,祢的信實廣大 顯在我身!」

這是我最喜愛的聖詩之一,「祢的信實廣大」的副歌。這首聖詩歌詞優美、曲調雄壯。

有一次葛培理(Billy Graham)牧師的佈道會在聖荷西體育館舉行,到現在我還記得兩萬多人合唱這首詩的震撼力。當時想,這可能就像啟示錄中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的敬拜了吧!

然而,讀到耶利米哀歌之後,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不是這首雄壯曲調給我的印象 — 一個大爭戰後勝利的場合;而是出自在耶路撒泠城陷落後,耶利米在神面前的哀歌!

想想看,一個人什麼時候會想到「神的信實廣大」?什麼時候會歌訟「每早晨這都是新的」?

可能是該在一個順境中吧?不然!耶利米在非常痛心、遭受到極大的苦難時,他看到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憐憫在「我們不至消滅」中彰顯出來。

人原來都是背逆的:「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10-12)

所以,今天我之可以存活,就是神顯在我身的廣大信實 。

從這個角度來看,神的信實廣大,不是因為我的環境是順是逆;而是因為祂原本信實的屬性,是超過我個人的經歷及功過的。

因此,「祢的信實廣大」這首聖詩曲調的雄壯,還是合宜的。

耶利米對神的體認,超過了他的環境。我應該也可以學一學吧!

2015 讀經默想 – 哀1-2章

11/5/2015 星期四 哀1-2章

「你們一切過路的人哪、這事你們不介意麼?你們要觀看、有像這臨到我的痛苦沒有、就是耶和華在他發烈怒的日子使我所受的苦。…耶和華是公義的,他這樣待我、是因我違背他的命令。眾民哪、請聽我的話、看我的痛苦、我的處女和少年人、都被擄去。」 (哀1:12,18)

戰亂國亡的經驗是刻苦銘心的,許多千古傳訟的詩詞也都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出來的。在這些作品當中,詩人所看到的一切景象都成了有感情的,與他一同分擔這心裡的重擔。

就如社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突然也為國破感傷起來了!

耶利米哀歌也是在類似的情況下寫成的,每一章都是一首精心雕琢的字母詩。

希伯來文有22個字母,1,2,4,5章都有22節,每一節的頭一個字都從希伯來的字母排列;第三章的66節是3×22的次序排出來的。

耶路撒泠的陷落,在猶太人的歷史中是最關鍵的一個事件。在耶利米哀歌中,耶路撒泠就成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痛苦的城市。

「你們一切過路的人哪、這事你們不介意麼?」戰後在耶路撒泠過路的人士中,有巴比倫的新統治者、士兵、及被擄後留下的餘民。

人們恢復日常生活的作息之後,似乎漸漸淡忘了歷史的教訓。這事你們不介意麼?你們不應該不介意啊!

詩人筆下的耶路撒泠,沒有一直停在情感上的傷痛,他馬上就進入更深一層的思考:這痛苦的原因是耶和華的烈怒。

但耶和華是公義的,他這樣待我、是因我違背他的命令。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我(耶路撒泠)自己。我不怨天尤人,因為可怪罪的只有我自己。

但是,我在耶和華面前,完全的順服,只能呼求衪知道我的苦情、懇求祂的憐憫 — 這就是哀歌的特色。

今天,當苦難來臨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問人為什麼?問神為什麼?

還是像詩人一樣,在神面前吟哀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