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015 星期五 哀3-5章
「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 (哀3:22-24)
「祢的信實廣大 ,祢的信實廣大,每早晨賜下新豐富恩惠。我一切需要祢手豐富預備,祢的信實廣大 顯在我身!」
這是我最喜愛的聖詩之一,「祢的信實廣大」的副歌。這首聖詩歌詞優美、曲調雄壯。
有一次葛培理(Billy Graham)牧師的佈道會在聖荷西體育館舉行,到現在我還記得兩萬多人合唱這首詩的震撼力。當時想,這可能就像啟示錄中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的敬拜了吧!
然而,讀到耶利米哀歌之後,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不是這首雄壯曲調給我的印象 — 一個大爭戰後勝利的場合;而是出自在耶路撒泠城陷落後,耶利米在神面前的哀歌!
想想看,一個人什麼時候會想到「神的信實廣大」?什麼時候會歌訟「每早晨這都是新的」?
可能是該在一個順境中吧?不然!耶利米在非常痛心、遭受到極大的苦難時,他看到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憐憫在「我們不至消滅」中彰顯出來。
人原來都是背逆的:「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10-12)
所以,今天我之可以存活,就是神顯在我身的廣大信實 。
從這個角度來看,神的信實廣大,不是因為我的環境是順是逆;而是因為祂原本信實的屬性,是超過我個人的經歷及功過的。
因此,「祢的信實廣大」這首聖詩曲調的雄壯,還是合宜的。
耶利米對神的體認,超過了他的環境。我應該也可以學一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