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王上 20:1-43

8/20/2017 星期日 王上 20:1-43

「以色列王召了國中的長老來、對他們說、請你們看看、這人是怎樣的謀害我…於是以色列王悶悶不樂的回到撒瑪利亞、進了他的宮。」 (王上20:7,43)

在童話故事裡,一位好王的形象都是仁慈可親、不持己見、萬般皆可的老好人;而一位壞王則是剛愎自用、倔強乖戾、一意孤行的小少主。

在列王記中,亞哈王算是壞王排行榜上的頭幾名;但我們似乎無法把他投影在典型壞王的形象中。

亞哈王做了許多的壞事,但他卻不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因為,所有關於亞哈王的記載,都說明他是一位膽小懦弱、沒有主見、不識大體的平庸之才。

首先,他懦弱的、一口氣就馬上答應亞蘭王便哈達無理的要求(20:1-4);直到便哈達變本加利的再次威脅之後(20:5,6)、才六神無主地召了國中的長老來替他評評理(20:7-10)。

當亞蘭大軍犤陣攻城時,亞哈什麼事也不做;要不是有一個先知提醒他要親自領軍迎敵(20:13-15),他還不知事態的嚴重呢。

在耶和華的保守下(20:14),以色列神蹟般的以少擊多的大勝後(20:20,21),亞哈即不知向耶和華感恩、又不留意聽先知的警告(20:22);無所事事的在等亞蘭大軍捲土重來(20:26,27)。

要不是耶和華再次的保守,以色列不可能再造一個更大的勝利神蹟(20:28-30) 。

在大勝之後,他又禁不了敵人的甜言蜜語,不但把所有的城池都還給亞蘭,還親自請便哈達打道回府(20:31-34)。

當先知宣告了他的錯時,不知道認罪悔改;「悶悶不樂的回到撒瑪利亞、進了他的宮」(20:43),他只是獨自在生悶氣。

雖然對評亞哈而言,我們今天有事後之明的優勢;但當我們自己遇到危機、有不順心的時候,又如何處理呢?

做個仁慈可親、不持己見、萬般皆可的老好人,固然不對;反之,做個剛愎自用、倔強乖戾、一意孤行的老頑固,更是不該!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雖然初看起來,人云己云是最保險的生存之道;然而,我們不可忘記的是:神的道、耶和華的話語才是我們行事為人的準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