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018 星期四 馬太福音12:22-50
「你們或以為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 (馬太福音12:33,35)
一個人有追求真理的心是好的;但如果一個人以為自己擁有了真理,他反而很容易成為一個腐化到核心的驕傲而不自知,這是很危險的!
法利賽人就是自以為站在真理一方。所以,他們以自己的宗教知識、和神學觀念來批判主耶穌門徒在安息日的隨便(12:1-8)、和主耶穌在安息日醫治病人的事實(12:9-24)。
主耶穌並沒有花時間與法利賽人辯論神學上的問題,他只用了一個非常淺顯的例子、讓大家再回到現實裡:「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
是病得醫治好呢?還是阻止醫生治病好呢?這不是很深奧的神學問題,而是人皆有的道德問題。
同樣的,從很淺顯的外表關察,也可以看到深入的內心世界。
在類似的處境中,人有不同的反應。
得意時,有人會忘形;但也有自律的人。失意時,有人會怨天尤人;但還是有凡事謝恩的人。
所以,人的處境只是誘導的前奏,而不是決定一個人如何反應的原因。
抱怨、憤怒、惱恨在事情發生之前早,已經在一個人的心裡了。
炸彈早以成形,只是環境的剌激還沒有來。只要那引信進來了,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爆發出惡來。
所以,當我失意、難過、抱怨、憤怒、惱恨時,要感謝主!
因為,這是祂的恩典:把連我自己都不曾察覺到的、心中的荊棘顯明出來了。
這時,我所要做的事,不是在分析為什麼我今天會遇到這樣的處境?是原生家庭?是他人的誤解?還是上帝的不公?
而是要深思的是: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是自大驕傲?是自憫自憐?是傑傲不馴?還是對救贖的不信?
在尋找解決當前現象的方法之前,讓我先從淺顯的外表關察,來看看我深入的內心世界吧!
我結了什麼樣的果子、就說明了我的生命有怎麼樣的本質。
如果這還不能把我再一次的帶到基督的面前,福音和救贖就還沒有真正的介入我的生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