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016 星期三 帖撒羅尼迦前書 1章
「我們為你們眾人常常感謝神、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們。在神我們的父面前、不住的記念你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 (帖前1:2-3)
聖經教導我們「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6:2)。我們也有這個幫助別人的意願。
但是,除了那一些有突發特別事故的家庭之外,能顧別人的事、或願擔當別人重擔的人並不是很多。這就造成教會裡面同工恩賜的不均衡。
在羅馬書12章所提的各項恩賜中,北美中國教會一般不缺乏有教導(豫言)、行政(執事) 、治理(組織)恩賜的弟兄姊妹參與事奉;但是在勸化(個人的靈性關顧) 、施捨(奉獻) 、憐憫(生活關懷)這些方面,似乎是經常缺乏同工。
除了教會在這些方面可以去教導、提醒、鼓勵、及訓練之外,我們個人還可以做什麼呢?
當然,我們首先該知道關懷別人是神給的命令,我們本來就有彼此在鼓勵、問責(accountability)、扶持、服事上的責任。
但是,我們也知道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為別人做他所需要做的所有事情 — 那只會養成他更依賴別人的習慣。
在這兩難之中,要如何取捨呢?讓我們學習使徒保羅,就從代禱開始吧!
為人代禱是事奉人的起點。無論我是否有勸化 、施捨、憐憫的恩賜;我至少可以做的是為他禱告。
就像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禱告,我對我想到、有負擔的弟兄姊妹向神求:求神帶給他盼望、信心、恩典、及能力;求神帶給我對他有愛心、耐心、及更多的犤上。
一個深切、真誠為他人的禱告,不僅是求神給他開路,也是讓我們自已對當時的情況有更好的分辨力:可以知道什麼才是對他適切、實質的幫助;而又不致憑自己的衝動、去為他解決他的難題。
對弟兄姊妹最大的事奉就是我們每一天忠心的為別人代禱。
對別人最深切的關懷和友誼是為他真誠的在神的面前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