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016 星期五 啟示錄 1:9-20
「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 (啟1:9)
近代的輔導學所要求學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輔導的對象有同理心。
使徒約翰在聖靈的引導下,不需要上過輔導學,就把他自己的定位鎖在這同理心的原則上。
約翰不以自己為啟示錄的作者、帶著基督權柄的使徒自居,而是說自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
這不是約翰故做謙虛,乃是在基督徒的患難中,他真切的與所有一同患難的弟兄姊妹認同。
「患難」在不同的英譯本用不同的字表達:迫害(persecution)、痛苦(suffering)、或磨難(tribulation)。
表示這患難不只停在政府對基督教在政策上的壓制而已,而是整體的歧視、迫害、和身、心、靈上所加的折磨。
然而,緊接著一同的患難之後,約翰馬上接著的是一同的國度。
照理來說,約翰及當時的信徒是在迫害基督徒的羅馬帝國。但自古以來,基督徒一直是身處這個世界、又不屬這個世界的!
使徒與眾弟兄姊妹一起分擔的不僅是受迫害的環境,也是神的國度:「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神的祭司」。(啟1:6)
這個國度,雖然是確實的存在在患難中的弟兄姊妹之中,但現在卻隱藏在他們的迫害和磨難裡。
其實,不僅在當時,歷代的基督徒不一直也同時活在迫害、和神的國之中嗎?
因為在迫害、和神國兩個極不協調的事實中,基督徒就要以「忍耐」來回應。
不僅是初期的教會,也是今天所有活在為信主受磨難的、同時也活在神國的榮耀中、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見證的我們:約翰在啟示錄帶來的是:「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