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3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3章

12/4/2016 星期日 路加福音 3章

「眾人問他說、這樣我們當作甚麼呢。約翰回答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又有稅吏來要受洗、問他說、夫子、我們當作甚麼呢。約翰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又有兵丁問他說、我們當作甚麼呢。約翰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 (路3:10-14)

一篇好的講道,應該是能打動人心的道,這是聽道人的想法。

然而,對一個講道的人來說,人的感情卻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標,而是他的意志。

因為,感情有起有浮,再高的熱情也會有冷卻的時候;但是意志是一個人行為的動力、是基本觀念上的轉移,可以影響到他以後整個的生活。

但是,只追求理智的分析、意志的改變還是美中不足;一篇好的道,「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徒2:37),那是意志的改變加上感情的激動。

施洗約翰就是一位大有能力的傳道者。他的信息直接了當、毫不客氣的指出眾人的罪(3:7-9)。

不論是眾人、稅吏、兵丁聽了他的道之後,都有一個同樣的問題:「我們當作甚麼呢?」。

這表示這些聽施洗約翰講道的人,不但是意志改變了、感情也激動起來;再更進一步的希望知道在行為中,該要馬上有什麼樣的改變?

這篇道,除了影響到人的意志、感情之外,還有行為,該是最有效的道了!

除此之外,講道的、和聽道的互動:講的清楚、聽得明白、問到要點、答的準確,也是我們所羨慕的。

對同一個問題,施洗約翰為不同人提供了不同的答案,都與他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有關。難怪有人說關聯性(revelence ),是當今講台一個很大的挑戰。

關聯性不僅只是講道人的難題,其實,聽道的人也有很大的責任。

如果說者諄諄、聽者渺渺,講道的人很難一直維持他獨白(monologue)。

講道、和聽道是一種對話(dialogue);如果沒有這些人提的問題,施洗約翰怎能有這麼好的答案呢?

在一味的尋找好的講道之時,是不是該先問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的聽道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