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15章
12/18/2016 星期日 路加福音 15章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路15:21,28)
就像許多人一樣,路加福音15章浪子回頭的故事、是在聖經裡,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
不僅是它的故事感人、內容豐富;更是因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第一次接觸到校園團契、是在一個營會中;那時我剛從切除十二指腸、一週住院的大手術出來。
雖然大病初癒,我還是自認是很客觀、講理的人。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查路加福音15章時,只有我認為大兒子是對的。
大兒子有什麼理由不生氣呢?他畢竟是位好兒子;盲撞的為小兒子大擺晏席,這就是顯出父親的偏心。
那一席的言論,使得營會的牧師講員、當天下午就找我個別談話;但他仍然還是沒辨法改變我的想法。
感謝神,過了兩年多,因為其他的因素,我信主了!
不久之後,又有一次查浪子回頭的機會。突然間,「不配」這兩個字從經文中跳出來了。
一個像我這樣自以為是的人、怎麼可能信主呢?
豈不是有一天,我發現了自己是不配的嗎 — 不配所具的天賦、不配所有的環境、不配所嚐的經歷、不配所得的恩典、不配神給的救贖。
大兒子就是自己覺得他配得父親產業的人;然而,他對父親的了解比小兒子差的遠了!
大兒子明明是產業的繼承人,但他把自己當成雇工:「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 這豈不是一個雇工的心態嗎?
大兒子明明在家、但他沒有安全感、他要以他工作的表現,嬴得父親的重視。
小兒子在外流浪、但體會到父親可以給他安全感、他要以他的痛悔,求取父親的接納。
原來,這就是褔音的奧秘:一個從配得、到不配的轉變;一個從表現、到回頭的行動;一個從沒有安全感、到被完全接納的信心。
父親的愛一直沒有變過,問題是在兒子了解父親的心嗎?
小兒子雖然吃了很多苦頭、但他學到了。
但大兒子的心在外漂流的更久!他會聽父親的勸告回頭嗎?
感謝主!今天,我就是那小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