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士師記 2:1-2:23

6/6/2017 星期二 士師記 2:1-2:23

「…對以色列人說、我使你們從埃及上來、 領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我又說、 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也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 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 因此我又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 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 (士2 : 1,3)

基督徒都知道謙卑是個好的品格;但除了在生活上受過了些挫折的人以外,好像不常看到謙卑的人。

我們也都知道,要凡事謝恩;但除了在一帆風順以外, 很少人能夠在逆境中還能感恩。

更可惜的是,在順利的時候, 人不知不覺的就開始自滿,以為那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接著, 就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忘記了耶和華才是賜福的源頭。

士師記一開始就點出了以色列人失敗的原因:「 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2:2)。

表面看起來是不聽從、不順服, 但根本的原因是出於成功以後的自滿。

就拿一開始和比利洗人的戰役來看:「亞多尼比色如此說: 從前有七十個王,手腳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斷, 在我的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現在神按照著我所行的報應我了。」 (1:7)

亞多尼比色從前將俘虜的大拇指切斷,以顯示自己的權能。 因為切斷大拇指,代表除去戰士緊握武器的能力, 那是得勝者的一種自我膨漲的表現。

猶大起初一戰勝後,居然行為就受到迦南人風俗的影響, 切斷亞多尼比色的大拇指。

亞多尼比色的自我陳述充滿反諷的意味, 不但是他反諷自己;而是聖經也藉著他的話來諷刺猶大。

「以色列強盛了、就使迦南人作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 1:28) 類似的話出現了許多次 (1:30,33) 。

強盛帶來了自滿,也因而忘了耶和華的吩咐。

以色列照著當地的習慣,把俘虜當成服役的苦工、 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

其實,以色列也不是完全地一路得勝。「只是不能趕出平原的居民、 因為他們有鐵車。」(1:19)

從前以色列人也有同樣的難處(書17:17,18), 但他們還是沒有學到功課、不向耶和華支取信心和勇氣。

在挫折中是該先向神謙卑的,但是我們在此處看不到。

只有這個記載:「亞摩利人強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們下到平原」 (1:34)。

最諷刺的是接下來的一節:「 亞摩利人卻執意住在希烈山和亞雅倫、並沙賓」(1:35)。

為什麼以色列人的一連串的勝利, 還是無法使他們克服一直有的恐懼?亞摩利人使用什麼辦法來「執意」對抗以色列?

以色列人的猶豫與亞摩利人的決意成為明顯的對比! 亞摩利人的意志,顯然是征服了以色列人的信心。

事實上, 整個士師記的情勢與以色列人的心態是緊密相關的。

今天,我是一帆風順的嗎?我是不是忘記了耶和華才是賜福的源頭?

除了在順境謝恩之外,在逆境中我能學什麼功課呢?

在平順的時候,我還能聽到神的話嗎?還會聽從神的話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