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路得記 2:1-3:18

6/22/2017 星期四 路得記 2:1-3:18

「波阿斯對路得說、女兒阿、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裡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裡、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 (得2:8)

我從小生長在一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全家看不到有什麼擺設;但是父母親總是會在光禿禿的牆壁上,貼上幾張從畫報上剪下來的圖片。

其中一張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三位婦女、在金色陽光的背景下,在田裡撿東西。

其實,我繪圖並不是很敏感;而我對這幅畫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在同學家中,常看到一落雜誌,它每一期的封面都是這一幅畫、而且有國學大師吳稚暉的題字「拾穗」。

長大以後,才知道這幅畫的名字、就叫拾穗,是法國名畫家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目前存放在巴黎的奧塞美術館。

原來,在金色的陽光是夕陽、田裡的禾捆是農主收好的莊稼、三位婦女撿的東西是農主收莊稼後掉下來的稻穗。

而且,那裡有濃厚的聖經背景:幾乎是路得記的一個場景。

可是,米勒的拾穗給人是一個溫暖(金色)、溫柔(婦女) 、和樂(禾捆)的感覺;但是真正拾穗的工作卻不是那麼容易。

這些靠拾穗生活的,都是極度貧寒的人;她們要冒著被人欺負(2:9)、羞辱(2:15)、叱嚇(2:16)、飢渴(2:9,14)的危險,只能檢到一點填飽肚子的份量。

但路得卻是一位非常幸運的拾穗者,她有農主波阿斯的特別關顧,因而她能放心大膽的拾穗,不但讓自己吃飽了,還可以把所拾取的帶進城、給婆婆吃。

這才是由艱辛到溫暖的轉變:因為有波阿斯的關顧。

1978年九月,我初到賓州的一個大學城、一切都很新鮮。不久,就到了十一月的感恩節,不料所有的店、包括學校餐廳都關門了。

我們幾個中國學生、只好在各人寢室、宿舍裡收集剩下的乾糧充飢,略嚐了拾穗的味道。

接下來十二月的聖誕假期,我就學聰明了:向學校申請了一位招待家庭(host family),在他們家的農場上、過了一星期難忘的農家生活。

更難忘的是:臨走前他們送我一本中文聖經(雖然他們不懂中文),這仍是我珍藏、也常讀的一本聖經。

對一個留學生來說,他們的對我關顧,使我初嚐在異鄉的溫暖。

今天,我不是也有很多機會、把這個溫暖白白的送給需要的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