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017 星期五 撒上 18:22-19:24
「約拿單向他父親掃羅替大衛說好話、說、 王不可得罪王的僕人大衛.因為他未曾得罪你、他所行的、 都與你大有益處。他拚命殺那非利士人、 耶和華為以色列眾人大行拯救,那時你看見、甚是歡喜. 現在為何無故要殺大衛、流無辜人的血、自己取罪呢。」 (撒上19:4,5)
嫉妒常常是人難以擺脫的罪。
早在三國時代,周瑜的這句話:「既生瑜何生亮」, 就道破了從嫉妒心出來的無奈。
1984年獲得奧斯卡獎八項大獎的莫札特傳(Amadeus),更是引人入勝的把薩列里從嫉妒、到成為企圖殺死莫扎特的兇手, 其間的過程拍成一部賣座的電影。
但是,這些對嫉妒的描繪都比不上在撒母耳記上18章的記載。掃羅對大衛的嫉妒,成為他對大衛多次殺害企圖的種子。
但無論掃羅怎麼樣的設計陷害,掃羅仍然無法逃過神的主權,他反倒成為神的器皿,要親身參與在神癈自己、立大衛的過程之中。
聖經用一連串的動詞,來描述掃羅的心是怎麼從忿怒走到殺人:掃羅甚發怒、不喜悅(18:8)、怒視大衛(18:9)、在烈怒中胡言亂語(18:10)、拿著槍掄大衛兩次(18: 11)、懼怕大衛(18:12)、甚怕大衛(18:15)。
掃羅的計謀一次一次失敗:用女兒的婚姻為殺人的工具(18:17-29)、被自己的兒子挑戰(19:1-3)、 派人到大衛家暗殺(19:11-14),都不成功。
最後,居然要人把大衛連人帶床都搬來、自己動手殺人(19:14,15);之後,又三次派人到撒母耳處捉拿大衛,自己反倒被捉弄了一番(29:18-24)。
這一連串失敗行動的結果是:女兒米甲愛大衛(18:28)、兒子約拿單愛大衛(19:1)、王的臣僕愛大衛(18:22)、百姓愛大衛(18:7)。
嫉妒今天仍然在人心裏做祟。我們對做王不見得有興趣,但對在事業成功的人的羨慕,也很容易轉變成嫉妒。
尤其是看到自己同儕、或後輩的興起,嫉妒心不知不覺的就萌起了。甚至,在屬靈上的成長、在教會的事奉也有這個可能性呢!
我曾經嫉妒過嗎?我的嫉妒帶來什麼?
我的嫉妒在神的掌權之下、可以發生任何作用嗎?
當我嫉妒的心開始發動時, 求神來提醒我馬上在這條往下滑的路上回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