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017 星期二 王上 8:1-36
「那時所羅門說、耶和華曾說、他必住在幽暗之處。我已經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為你永遠的住處。王轉臉為以色列會眾祝福,以色列會眾就都站立。」 (王上8:12-14)
上個月,年邁的母親結束了她住在老人公寓的十七年生涯、搬到我家、以便就近照顧。我與妻子開了一部小卡車,到洛山磯把母親的傢俬整理好、搬下來。
當我用手推車,把最後一趟箱子裝上卡車時;突然想到了:今後不可能再到這個地方了 – 十多年來,常常開長途車、或搭飛機再轉三趟公車,辛苦來到的地方。
這時,心裡的感受不是被解脫的快感;而是一絲的惆悵與感傷:這裡的路、人(許多母親的老友)、和物,曾是我生命中所熟習的,但馬上就會成為不再看到的回憶!
豈不是嗎?落葉歸根,人的一生不但是時間流逝的累積,也常常是與他所處的地方連在一起的回憶。
一個地方,讓我們想到了許多與它相關的人與事,那才是我們心所懸戀的。
神知道地方對人的重要性。所以,神雖然是無所不在,但祂還是樂意選擇一個固定的地方,做為與人同在的象徵。
「耶和華曾說、他必住在幽暗之處」就說明了耶和華的住處,不是人所知、可以到的。
「我已經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是所羅門照著耶和華的旨意,在祂所指定的地方、為祂所建的聖殿。
「為你永遠的住處」是所羅門的心願,日後也成了以色列人對聖殿的了解、對聖殿的重視、和執著。
「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徒7:48),聖殿的建造其實是神為了人、不是人為了神!
是的,我們是需要一個固定的地方來敬拜神、親近神;讓我們可以習慣性的由這個地方、來連想到神的同在、同行天路客的陪伴。
但我們卻不可以認為進入聖殿(或今天的教會),就可以劫持神、要求神的同在與祝褔:「耶和華阿、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就是行為正直、作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詩15:1,2)。
聖殿是好的;但更不可缺的豈不是在聖殿中敬拜神的人 – 就是你和我 – 可以把神的聖潔、正直、公義、和誠實,在生活中行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