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歷代志上 5:1-6:81

9/16/2017 星期六 歷代志上 5:1-6:81

「利未的兒子是革順、哥轄、米拉利…他們的族弟兄利未人、 也被派辦神殿中的一切事…」 (代上6:1,48)

Jim Elliot 是一位1956年,在厄瓜多爾、為傳褔音而殉道的宣教士。他殉道的事蹟廣為人所記念:有好幾間學校以他命名,也有以他的故事為背景的傳紀、戲劇、及電影。

但很少人知道感動 Jim Elliot 獻身傳道的是一位在印度的女宣教士 Amy Carmichael。

自從1896年,Amy Carmichael踏印度的宣教工場後直到去世,55年之久,她沒有一步離開印度。她為了印度的年青婦女貢獻了她的一生,拯救了許多陷在火坑的孩子們。

曾經有人問 Amy Carmichael,宣教士的生活如何?她回答說:「宣教士的生活只是一個死亡(殉道)的機會。」(Missionary life is simply a chance to die.)

可見得Jim Elliot 在踏上厄瓜多爾之先,早己經準備好要殉道了!

大多數的人不會以殉道為人生的目標,但殉道者的事蹟的確影響了許多獻身在宣教工場的傳道人。不僅是人們記念他們、相信神也特別記念他們。

這從歷代志上第六章用整整的81節來記錄利末人的家譜看得出來,那比做君王的猶大家譜(2:3-55,4:1-23,共76節)還要多。

除了利末人的名字之外,也記念他們的工作:「他們的族弟兄利未人、也被派辦神殿中的一切事(6:48)」、「他們就在會幕前當歌唱的差、及至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了耶和華的殿、他們便按著班次供職( 6:32)」;還記念他們的住處「他們的住處按著境內的營寨、記在下面…(6:54)」。

今天,我不是出生於帝王之家,但是,我可以像選擇利末人一樣:是被神揀選、可以走事奉神的道路。

古人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 來挽嘆想做、又做不到的困境。

但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可以這麼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且嚮往之,而行之可也!」。

問題是,我的心真的是像利末人,那麼嚮往著被神記念的生命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