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2017 星期三 歷代志上 25:1-26:32
「大衛和眾首領分派亞薩、希幔並耶杜頓的子孫、彈琴、鼓瑟、敲鈸、唱歌。他們供職的人數、記在下面。亞薩的兒子撒刻、約瑟、尼探雅、亞薩利拉、都歸亞薩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 (代上25:1,2)
在受浸聚會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見證:褔音朋友之所以能認真的思考屬靈的事,除了弟兄姊妹熱情的接待吸引了他們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早在他們承認主名之前,敬拜時的詩歌就己經深深的感動了他們。
為什麼詩歌、音樂可以這麼直接、又深刻的引導人接受褔音呢?一個可能的原因:敬拜詩歌是人把對神的讚美、渴慕唱給神聽,把人的憂愁、掛慮向神傾訴。不論是否為基督徒,這是人共同的願望。
聖經的真理大多數是神向人說的話;但詩歌音樂是人對神說的話。甚至在真正認識神之前,我們藉著詩歌,已經開始把心打開向神了。
只有基督徒對詩歌音樂的重視是超於其他所有的宗教信仰。這是有歷史的根據的:歷代志上25章全部的31節都是記載利末人在音樂及詩班的事奉。
從這一章可以看到有關音樂事奉的一些原則:
(1) 有精心、健全的組織:共有288人,分為24班、每班12人。
(2) 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都歸亞薩指教(25:2)」、「都歸他們的父親指教(25:3)」、「學習頌讚耶和華(25: 7)」
(3) 依照恩賜事奉:「善於歌唱的(25:7)」
(4) 同工之間的協調與配搭:「彈琴、鼓瑟、敲鈸、唱歌(25:1)」
(5) 詩歌的內容:「遵王的旨意唱歌(25:2)」是指詩篇中許多大衛的詩,不是隨意挑選的
今天,我是不是也常被詩歌所感動呢?
我是不是該提醒自己,重要的是:詩歌是唱給神聽的,自已的享受還在其次?
對於詩歌的內容,我是不是該多留心、思想呢?
對於唱詩的態度,我是不是該更用心、嚴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