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每日讀經 — 歷代志上 29:1-30

9/30/2017 星期六 歷代志上 29:1-30

「我算甚麼、我的民算甚麼、竟能如此樂意奉獻,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我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列祖一樣,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兒、不能長存。」 (代上29:14,15)

人在世的日子不長,但常會思想到永恆的問題。為了超越自己年歲的限制,有能力的人—不論是政治人物 或是資本家—常常興建高大的建築物,而且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些建築物,來延長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影響力。

既使一些公眾建築、或寺廟,也利用人在這方面的軟弱,以義賣磚頭、柱子…等建材、照捐款面額,用與金額等比率大小的字、把捐款人的姓名刻上,讓一般中產階級的人,也可以稍嚐一些永恆的滋味。

但在聖經卻不是如此。聖殿是聖經中最重要、最宏偉、最輝煌的建築。歷代志上29:2-5大略的敘述了大衛為聖殿所預備建造的材料、及金費。

大衛不但自己盡心盡力、他也開放眾人在聖殿預備的參與:「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29:5)」大衛問不是誰可以樂意捐多少、而是誰可以樂意獻自己?

為什麼他可以有如此高的要求?除了他自己的榜樣之外,最主要的是因為「這殿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神建造的(29: 1)」。

在這樣的同心為聖殿的作為中、和會眾傾心的奉獻之後(29:6-8),百姓和大衛都大大的歡喜。

接下來大衛的感恩禱告(29:10-19),就把奉獻的原則說明的非常清楚:

(1) 奉獻的主因是人在神面前以謙卑的態度感恩:「我算甚麼、 我的民算甚麼、竟能如此樂意奉獻」
(2) 奉獻的態度不是人把自己擁有的給與神,而是把從神而得的獻給神:「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
(3) 奉獻的目的不是為自己留名後代, 而是感念永恆的神仍讓短暫的人參與在永恆的事工上:「 我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列祖一樣. 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兒、不能長存」

我們只要留意一下,就可以注意到其中的「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 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這句話每星期都出現在主日週報中。

今天,我為什麼奉獻?我奉獻的態度如何?我奉獻的目的是什麼?

我奉獻了多少?我能樂意將自己獻給神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