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歷代志下 3:1-4:22

10/2/2017 星期一 歷代志下 3:1-4:22

「所羅門就在耶路撒冷、耶和華向他父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所指定的地方、預備好了、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 (代下3:1)

雖然我們常會睹物思情 — 把一件可紀念的物件與我們的感情、經驗聯繫在一起;然而,人對地方的感情卻是更普遍、更直接的。

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就巧妙的把土地、首都、家鄉、與感情連在一起,成為中國人最鍾愛的五言絕句之一。

同樣的,聖殿也是神子民的感情寄托之地,不但對以色列人、甚至對所有的基督徒都有特別的意義。

除此之外,耶和華神自己也非常重視祂子民敬拜之地的選擇:「耶和華你們的神從你們各支派中、選擇何處為立他名的居所、你們就當往那裡去求問」(申12:5)。原來,不僅是獻祭的內容、程序重要;連獻祭的地點也是不可輕忽的。

但聖經後來是怎麼形容聖殿的地點呢?「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是一再出現的形容詞(代上21:15,21:28, 代下3:1)。

這位阿珥楠倒底是何許人也?為什麼他得到聖經一再的提名呢?

「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滅城的時候,耶和華後悔,就不降這災了,吩咐滅民的天使說:夠了!住手吧!那時耶和華的使者在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那裡」(撒下24:16)。

撒母耳記說的「亞勞拿的禾場」,在歷代志則稱為「阿珥楠的禾場」,是同一個地方;這地方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這地方是耶和華使者要滅絕耶路撒冷的地方;卻也是後來耶路撒冷建聖殿的地方。

所以,這地方有兩個重要事蹟:第一個是這是耶和華滅命之處,第二個是這是耶和華祝福之處。

從這裡,再一次的讓我們看到:神是完全的公義、也有完全的恩慈。滅命之處、與祝福之處原在同一個地方。

對有些人來說聖殿是滅命之處;但對另一些人來說,那卻是祝福之處。

這個差別就在這人是否知道自己是個犯了罪、得罪了神,是否在神面前認罪、悔改、和信靠祂。

這個信靠祂的人不正就是你和我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