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歷代志下 35:1-36:23

10/23/2017 星期一 歷代志下 34:1-33

「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他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他們卻嘻笑神的使者 藐視他的言語、譏誚他的先知、以致耶和華的忿怒向他的百姓發作、無法可救。所以耶和華使迦勒底人的王來攻擊他們、在他們聖殿裡用刀殺了他們的壯丁、不憐恤他們的少男處女、老人白叟。」 (代下36:15-17)

歷史學家對朝代的興衰與更替興趣很大,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試著找到歷史演變的原因。

然而,他們不易達到一個定論,常常還是各說各話,指責對方(或敵國)的機會多一點。

歷代志的最後一章簡潔的敘述了猶大最後三個王:約哈斯(36:1-4)、約雅敬(36:5-10)、和西底家(36:11-14);他們王位的年歲分別是三個月、三個月零十天、與十一年( 基本上是個傀儡政權),可見得國勢下滑的急速。

歷代志對猶大亡國所提供的原因非常的直接:因為他們譏誚耶和華的先知、以致耶和華的忿怒向他的百姓發作、無法可救(36:16)。

不是因為內憂、也不是由於外患;而是離開了耶和華、又不把握回轉的機會。

這不僅是王的問題、也是全國百姓的問題。所以,壯丁、少男處女、老人白叟在象徵神保守的聖殿喪生,王和眾首領被擄(36:17-20)。

然而,歷代志沒有在悲劇中的失望、和悲傷中結束:「地享受安息、 因為地土荒涼便守安息(36:21)」。

地土的荒涼是使地土享受安息,安息是為了再起。亡國不是結束,安息後還有再起的盼望。

今天,我怎麼看自己的成功、或失敗?

我可能找到很多原因,但與神的關係在其中嗎?

在失敗後,我能得安息嗎?

我能像但以理一樣(但9:2,3),在盼望中求神應許的實現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