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017 星期六 尼希米記 5:1-19
「我對他們說、我們盡力贖回我們弟兄、就是賣與外邦的猶大人、你們還要賣弟兄、使我們贖回來麼?他們就靜默不語、無話可答。我又說、你們所行的不善,你們行事不當敬畏我們的神麼?不然、難免我們的仇敵外邦人毀謗我們。」 (尼5:8,9)
美國人標榜的是法制;中國人講究的則是情、理、法三者要兼顧。兩者比較起來,各有長短之處,法制不見得就是最好的方法。
親兄弟明算帳在美國人當中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不顧惜手足之情的人,在中國人的圈子裡是站不住腳的。
在這方面,舊約對以色列的要求是與中國人的觀念相似的:不可忍心不幫助窮人(以色列藉的窮人) 、奴婢(以色列藉的奴婢) 服事了六年之後,就得任他自由。(申15:7-15)
然而,這些律法在不久之後就被以色列人忽略了,親兄弟明算帳成為大家公認的通則。
所以,當尼希米號召大眾修復城牆時,工程進到一半,許多人想到自家的苦處,抱怨就出來了。因為,少數的富貴人家控制了大部份的地產和經濟資源(5:1-7)。
尼希米不得不非得立即解決這個問題:經上用「招聚大會攻擊他們」。他不僅是責之以法:「行事不當敬畏我們的神麼」、而且動之以情理:「我們盡力贖回我們弟兄、就是賣與外邦的猶大人、你們還要賣弟兄、使我們贖回來麼」。
今天,巴不得我們也當把教會裡的弟兄弟姊妹當成自己的家人,不需要事事都得親兄弟明算帳。尤其在別人遇到經濟上的困難時,大方一點豈不更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