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015 星期三 王下24-25章
「這禍臨到猶大人、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又因他流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耶和華決不肯赦免。」 (王下24:3,4)
到北京故宮參觀的遊客,大多會順道去景山公園看看。園內有一棵槐樹,旁邊的碑文上寫著「明思宗殉國處」。
我也不例外,在那棵「罪槐」下,睹物思情,想到了崇禎皇帝在亡國時對子女說的話:「你們何其不幸,生在這帝王之家」。
猶大亡國之君西底家的遭遇,可以說與崇禎不相上下。西底家在耶路撒冷被圍困近兩年的大饑荒後(25:2,3),被帶到巴比倫王前受審。他在雙眼被剜之前,親眼見到自己的子女被殺(25:7)。
聖殿被完全摧毀(25:13-15)、官員被殺盡(25:21)、百姓被擄(25:11)。實在是難以想像,一個被神揀選、看顧的國家,怎麼可能遭受到這麼完全的毀滅?難到神的膀臂縮短了嗎?
最困撓讀聖經的人是:大衛之約(撒下7:12、王上2:4)在這個景況下要怎麼成就呢?
25章最後記載了這件事:在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的37年,他突然被巴比倫王恩待到終身(25:27-20);似乎這留給讀經的人一絲希望。
事實上,神對猶大的忿怒一直沒有包括終止大衛之約(23:27)。這也是猶太人到今天仍存在的盼望。但我們知道:大衛之約的成就是在耶穌身上(太1:1-17)。
讀完了列王記之後,只是沈浸在悵然、宛息的無耐中嗎?
還是仍期待著神更多的啟示、和應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