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019 星期四 馬可福音10:13-16
「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馬可福音 10:14,15)
好的老師懂得使用機會教育,把重要的道理、自自然然的從日常生活的事件中帶出來。
然而,一個學生是否因此明白了那重要的道理、還是得看他是否專心、是否有那些必要聰慧、去體會好老師的這一番苦心。
但是,大部份的學生可以清清楚楚對老師舉的例子;卻常常忘了後面那些更重要的教訓了!
主耶穌對門徒有關小孩子的教導就是這樣的例子:雖然主耶穌對門徒拒絕小孩子來就近祂、非常的惱怒;但馬可之所以記載這個事件、豈只是為了小孩子打抱不平嗎?
無可否認的,我們對「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的印象深刻;但能把主耶穌接下來的話 –「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完全溶入自己生命的人並不多。
主耶穌趁著這件事、再一次的提醒:祂對門徒的要求是完全的順服、完全的依靠;就像那些無辜的小孩子一樣:他們非常簡單、天真、亳無條件的把自己完全的交托在大人的手裡。
但是,我們這些在社會中已經有不少歷煉的成人、卻習慣性的處處小心、隨時算計:這樣子下去行嗎?我的付出能得到我想要的報酬嗎?這風險性有多大?
主耶穌了解我們的躊躇,祂對這些疑問的回答是「在神國的」、「凡要承受神國的」;有什麼人或事、比一個人承受的神國還要重要?
接受神國的價值觀、參與神國的使命是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像小孩子一樣、每天存著單純仰望的信心、也是做主門徒的人一輩子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