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019 星期五
「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路加福音1: 1-4)
想必有不少初讀新約的人像我一樣,驚訝的發現前四卷的福音書、竟然是有這麼多重復的地方!
事實上,不僅是初讀新約的人、就連歷代的許多學者、專家們也有同樣的疑惑;只是他們比我們更仔細的研究四卷福音書的異同。
而且,其中有些人做這些比較的用意、不是為了找出其異同的原因;而是為了找到四卷福音書相互不吻合的地方,來證明聖經的前後矛盾。
如果說聖經初次編排的時候、沒有想到這一種日後遭人執問的可能性,而忽略了把四卷福音書的事件編輯成天衣無縫、完全一致的話,那是難以讓人置信的。
所以,我們該問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要用四卷福音書、來敘述大致上相同的事件呢?
對這問題最好的回答、可能就是路加福音的前言了。
「提阿非羅大人哪」:每卷福音書都有它特定的讀者對象,這些人的背景不同,所以特定的福音書是為了這一類特定的人而寫的。
「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在路加福音之前、對福音及耶穌的生平就己經有其他的著作,路加也曉得。
「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那些著作是起初親眼看見耶穌及祂所做所為的人。
「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路加寫作的態度是嚴謹的、他考察的方法是經得起檢驗的。
「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路加福音記載的事件是照時間次序的、他的安排是合邏輯的。
「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這就是福音書寫作的目的 — 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所以,如果讀福音書的一個人、他的目的不是為「所學之道」,他所能讀到的只是一些片段的事件,卻失去了那最重要的「生命之道」,這是多麼可惜!
那麼,我能每天在讀經默想之中、更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