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9:46-48

5/24/2019 星期五

「門徒中間起了議論、誰將為大…對他們說、凡為我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你們中間最小的、他便為大。」 (路加福音9:46,48)

在上週(5/18/2019) 的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中,有一篇追念「方舟社區」the L’Arche communities 創辦人凡尼爾(Jean Vanier) 的文章。

報章雜誌通常會為政治家、明星…等著名人物撰寫悼念文;但經濟學人雜誌卻不時的會登上一些悼念鮮為人知的人。

這追念凡尼爾先生文章的副標題是:人類的美麗(The beauty of humans);其實凡尼爾先生高鼻子、小眼睛,長的並不美麗;他是一個參與二次大戰的老兵、也是非常平凡的人。

在戰後,他變賣了所有的財產、在法國郊區買了個破旁子、邀請了兩位被關在療養院的殘疾人士 — 一位是上缺一隻手和一隻腳、又不停在自言自語的;另一位是只知道20個字、又經常生氣、握拳大叫的低能青年人,三人同心合力的自力更生。但凡尼爾接納、而且遵重他們;久而久之,他們也用愛和行動來回應他的愛。

數十年過了,許多旁觀的人受了感動、也效法他做相同的事 — 在38個國家、150地方、收容極度殘障的人士、愛他們、教他們做一些能做的事、把尊貴及愛帶給他們。

凡尼爾叫這些社區為方舟、因為那是神為保護祂所創造的傑作所存留的地方。

既使凡尼爾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和遵重之後,他仍然做他五十年來所做同樣的事:接待社會上不願意接待的人、愛社會上不能夠去愛的人。

在耶穌一直提到祂將要被交與人、受苦、棄絕、以至於死之後,門徒第一個反應就是不明白、也不敢開(9:45) ;但馬上接下來的、就是議論誰將為大!

這也是我們可以理解的:必竟、如果師父走了,以後誰來做領導?

今天,我們其實早已耳熟能詳的知道它的答案:「你們中間最小的、他便為大」!

怎麼做?我們也明暸:「凡為我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求主讓我們不但能知道、能明暸;也有那信心和能力、可以真的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