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喫、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該1:5-7)
在我們這個硅谷地區,房地產是非常的昂貴。但是,大家還是願意在其他的地方省吃儉用,把大部份的金錢投資在房子上。
因為,照以往的經驗,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
在同時,硅谷人對房子的裝修、佈置也都非常重視及講究。家家戶戶都有美麗大方的傢俱擺設。
相對之下,教會就不太講究裝璜,只要具有實用價值就好了。
對我來說,這個觀念在1995年回到了位於New Port Ave的舊堂以後,才有一個澈底的轉變。
當時,我回到了兩年未見、改為神學院的舊堂上課,發現外牆貼上了石材、內部的油漆、隔間、廁所、音響、冷氣都是全新的;連鋼琴都換成演奏級的史坦威(Steinway )大琴!
在這方面,我只能算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因為,先知哈該早已講過:「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麼?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1:4,5)
接著哈該用兩個重復的句子,「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來突顯中間的信息:「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喫、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1:5,6) 這種A-B-A的結構是為了強調中間B的重要性。
今天,其實我們也都或多或少有先知所說的這種感覺:好東西吃不下,不是怕胖、就是像我一樣胃不好;酒、果汁都不敢喝,怕傷胃;衣服要好看、暖不暖再說;賺的錢都跑到房子裏去了,手頭很緊,是標準的「有錢的窮人」。
為什麼?耶和華如此說:這殿仍然荒涼、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
教會的改建工程馬上要開工了,我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