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2015 星期天 書9-10章
「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僕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的諸王都聚集攻擊我們。」 (書10:2,6)
「遠交近攻」是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從策略上來看,它是非常合埋的做法。
約書亞是個有謀略、有經驗的將領。在基遍人,遠交近攻的詐騙之下,這位常勝的將軍居然中了他們的詭計,「以色列人受了他們些食物、並沒有求問耶和華」(9:14)。這事件的缺失,很明顯的,也是歸咎於在屬靈上的不警醒。
在整個事件的敘述中,另一個很突出的地方是基遍人的態度。「基遍是一座大城、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10:2),這是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對基遍人的印象。
為什麼實力這麼強壯的基遍人情願做以色列人的奴僕、丟下臉面、去向約書亞詐降呢?而且,當耶路撒冷王聯合其他四個王之後,他們似乎完全沒有抵抗的勇氣,馬上回去求約書亞的拯救呢?
原因可能在不同人對同一件事—「約書亞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9:3),有不同的解讀。
基遍人完全降服在約書亞所率領的以色列人之下,亳無保留、一點都不後悔。
而「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諸王」(9:2),見到同樣的事,卻還想搏命一鬥,試一試自己的能耐。
我們都知道了他們的結局:五王都被擒見殺,而且他們的百姓,全然被滅。
基遍人成為約但河西住山地、高原、並對著利巴嫩山沿大海一帶的諸城中,惟一被留存下來的。
今天,我們也聽過不少神拯救和懲罰的見證和故事。對同一件神的工作,人有不同的反應:有人降服了、有人選擇抗拒、也有人起初降服,後來遇到困難,就改變了心意。基遍人告訴了我們什麼?
我警醒嗎?我做選擇的方式是什麼?先靠我的聰明和經驗?還是先求問神?
從不同人對相同的事、有不同的反應當中,我該怎樣的來看取捨的原則?
從前羨慕我的,今天因為我的信仰,反而被渺視、被攻擊,我該怎麼看走主道所遇到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