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書9-10章

3/29/2015 星期天 書9-10章

「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僕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的諸王都聚集攻擊我們。」 (書10:2,6)

「遠交近攻」是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從策略上來看,它是非常合埋的做法。

約書亞是個有謀略、有經驗的將領。在基遍人,遠交近攻的詐騙之下,這位常勝的將軍居然中了他們的詭計,「以色列人受了他們些食物、並沒有求問耶和華」(9:14)。這事件的缺失,很明顯的,也是歸咎於在屬靈上的不警醒。

在整個事件的敘述中,另一個很突出的地方是基遍人的態度。「基遍是一座大城、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10:2),這是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對基遍人的印象。

為什麼實力這麼強壯的基遍人情願做以色列人的奴僕、丟下臉面、去向約書亞詐降呢?而且,當耶路撒冷王聯合其他四個王之後,他們似乎完全沒有抵抗的勇氣,馬上回去求約書亞的拯救呢?

原因可能在不同人對同一件事—「約書亞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9:3),有不同的解讀。

基遍人完全降服在約書亞所率領的以色列人之下,亳無保留、一點都不後悔。

而「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諸王」(9:2),見到同樣的事,卻還想搏命一鬥,試一試自己的能耐。

我們都知道了他們的結局:五王都被擒見殺,而且他們的百姓,全然被滅。

基遍人成為約但河西住山地、高原、並對著利巴嫩山沿大海一帶的諸城中,惟一被留存下來的。

今天,我們也聽過不少神拯救和懲罰的見證和故事。對同一件神的工作,人有不同的反應:有人降服了、有人選擇抗拒、也有人起初降服,後來遇到困難,就改變了心意。基遍人告訴了我們什麼?

我警醒嗎?我做選擇的方式是什麼?先靠我的聰明和經驗?還是先求問神?

從不同人對相同的事、有不同的反應當中,我該怎樣的來看取捨的原則?

從前羨慕我的,今天因為我的信仰,反而被渺視、被攻擊,我該怎麼看走主道所遇到的難處?

2015 讀經默想 – 書7-8章

3/28/2015 星期六 書7-8 章

「以色列人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因為猶大支派中、謝拉的曾孫、撒底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干、取了當滅的物。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眾人在亞干身上堆成一大堆石頭、直存到今日.於是耶和華轉意、不發他的烈怒。因此那地方名叫亞割谷、直到今日。〔亞割就是連累的意思〕」 (書7:1,26)

許多在職場的人都知道:當一項工作圓滿結束後,少不了一番慶祝;反之,當一項工作不幸失敗以後,少不了一個檢討會議(postmortem meeting,postmortem 原意是驗屍)。

艾城之戰是聖經中記載以色列人進迦南,繼耶利哥的勝利後的第二場戰爭,也是他們的第一場敗戰。

在這場戰役中,以色列人照著他們的往例,先派人偵察戰情(7:2)、再制定戰術(7:3),然後才開始展開行動(7:4);但他們居然被打敗了(7:5) !

以色列人希望找到失敗原因的心情,應該與現代人的檢討會議差不多。如果在今天,有不同的專家、學者可以提供分析報告。就如:只派三千人,是不是太輕敵了(7:4)?

但約書亞便和以色列的長老與現代人的做法不一樣:他們把灰撒在頭上、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俯伏在地、直到晚上。(7:6)

屬靈的爭戰,得用屬靈的分析、得找屬靈的答案。而屬靈的答案是神給的:「以色列人犯了罪、違背了我所吩咐他們的約、取了當滅的物.又偷竊、又行詭詐」(7:11)。以致於應受祝福的、反成被咒詛的(7:12)。

「我…看見…就貪了」 (7:21)是亞干的回答。從耶和華的怒氣,到耶和華轉意之間所發生的事,不只在亞干的認罪,也是在眾人對他的懲治。

這對亞干是過於嚴酷嗎?「連累」在短短的二節(7:25,26)中出現了三次。可見得所強調的是一人犯罪、全體受連累。

約書亞記第七章的頭一節從耶和華的怒氣發作開始,最後一節在耶和華轉意、不發他的烈怒結束。中間所夾的發展是:(1) 取當滅的物、(2) 連累了眾百姓、(3) 滅了貪心的人。

今天,我是否也常常用我的邏輯、和我的經驗來找問題的答案?
我是否常用以屬靈的眼光來看事情?
我有可能像約書亞一樣在耶和華的前面、俯伏在地、直到晚上?

我做選擇的時候,想得到那些人會受我決定的連累嗎?
我貪嗎?在那些方面我容易貪?我能承受得了耶和華的烈怒嗎?

2015 讀經默想 – 書4-6章

3/27/2015 星期五 書4-6章

「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他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 (書5:13,14)

當孩子們還小、與父母一起看電影的時候,他們常問的問題是: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其實,這也是在我們大人心中常啄磨的問題—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好人與壞人的區分是在於他是與我有利呢、還是有害的。

在危急中,這種分辨心態尤其明顯。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的第一戰之前,他的心必然被這場戰爭勝負的重擔所佔滿了。所以,當他突然看到了一個人、手裡的刀己經拔出來的時候,他頭一個反應就是:他是是好人、還是壞人?

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有人問林肯總統:「打戰之前,你們禱告、南軍也禱告。但只有一方能打勝,神倒底要聽你的禱告呢?還是他們的禱告?」

林肯的回答是:「先生,我關心的不在神是不是站在我這一邊;我最關心的是我是不是在神這一邊。因為,神永遠是對的。」

「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5:14) 就是如同林肯的回答。而「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就是我該有的回應。

今天,有什麼事在困撓著我?
我是不是把身邊的人都標籤成「讚成我的人、還是反對我的人?」
我是不是該轉變一個以神的角度來重新檢視我的喜怒哀樂?

主啊!請你來作我的元帥!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

2015 讀經默想 – 書1-3章

3/26/2015 星期四 書1-3章

「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 (書1:2)

人在身體上、人格上、或靈性上的成長,大多是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的。

但一個人生命中的重大改變,卻常常不是由於自己刻意的經營,而是因一些自己無法掌握的外在客觀環境改變,成了他一生的關鍵的時刻。

摩西的死就是約書亞一生的關鍵的時刻。約書亞很早就開始跟從摩西,他聽從摩西的吩咐,去爭戰(出17:9)、陪著摩西上山領律法(出24:13)、探迦南(民14:6)、也曾受到摩西的按手,分享了一些摩西的尊榮(民27:18)。

約書亞是一個忠心的跟隨者,他習慣地在摩西的帶領之下,他所聽到的耶和華的話,都是經過摩西轉述的。摩西就像一棵大樹,一直穩穩地豎立在約書亞身邊。

現在,摩西死了,耶和華也直接向約書亞說話了:「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了以後、耶和華曉諭摩西的幫手嫩的兒子約書亞」(1:1)。

耶和華一開始就說到了他的痛處—摩西死了!(1:2) 約書亞難到不知道他的恩師離去的事嗎?(申34:5-7) 也許,他的哀慟還沒有完全恢復呢!(申34:8)

但是,神的工作沒有停頓的時間,神要約書亞從悲傷中出來,他要帶領眾百姓過這約但河。(1:2)

我們也可能有難以承擔的重責 (big shoes to fill);但以色列人對約書亞期盼之高,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約書亞也知道前面道路是不容易的:「趕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耶布斯人」(3:11),那正是上一代人所懼怕的強敵。

約書亞面對眼前的困難,他的信心從那裡來呢?就在神的話—「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1:9)

今天,我的心憂傷、沈重嗎?
我怎麼樣從沈重的心中走出來?
我的懼怕是什麼?我的使命在那裡?
我有什麼選擇?

這律法書不可離開我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我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我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我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我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我的神必與我同在。(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