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但以理書 2:25-49

8/18/2018 星期六 — 但以理書 2:25-49

「王阿、你在床上想到後來的事、那顯明奧秘事的主、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至於那奧秘的事顯明給我、並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裡的思念。」 (但2:29,30)

在這個工商業高度發達的時代,人把生活分成兩塊彼此不相侵犯的區塊:怎麼樣過個人生活是每個人自由的選擇,別人無權過問;公眾生活是他在社會團體中與別人的交往行為,有一定的規範得遵行。

宗教信仰原是建立個人價值觀最重要的一環,不但影響他的個人生活、也左右了他怎麼樣過自己的公眾生活。

可惜的是,今天的宗教信仰被認為是個人生活的一部份;既然是個人生活,講究的是隱私權、別人無權過問,自己也最好不要在公開場合提到這些事,免得被他人誤會成要強迫對方接納自己的信仰,而侵犯了對方的個人生活。

於是,我們的見證只能在教會的四面牆壁內、分享給其他的基督徒聽;最好也有一些來教會的福音朋友、及慕道友在場,那是傳福音的機會。

但以理是被尼布甲尼撒王從戰俘中選入宮廷學校的少年人,能有一個在王面前事奉王、親身見到王、親口與王說話的機會可能是一輩子難得一有的經歷。

尤其是但以理將要在王、前把別人都無法解決的難題為王解決,他怎麼不興奮!怎麼不好好準備、怎麼不照該遵行的規範,把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仔細斟酌,好好的表現呢!

然而,小小年紀的但以理並沒有急忙的要表現自己、為王解決難題,反而要先告訴王:為王講解夢、和說明王心裡思念的能力不是因但以理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而是能明顯奧秘的主藉著他來指示王的!

但以理勇敢的在王面前為主作見證、甚至一開始就把王的身份放在適當的位置:王是在主之下,我是為主來「指示」王的。

今天,我們如果缺少像但以理一般的勇氣、不受社會規範的壓力,把我們的信仰從私人生活面的範疇、擴大到我們的公眾生活面的話;神是不是也很難賜福給我們 — 像衪賜給但以理那麼大的福份呢?

— 2018 每日讀經 — 但以理書 2:1-24

8/17/2018 星期五 — 但以理書 2:1-24

「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將這事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要他們祈求天上的 神施憐憫、將這奧秘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其餘的哲士、一同滅亡。」 (但2:17,18)

我幾次教兒童、青少年主日學的經驗中,所得到的一個經驗是:在學期的第一堂課,最好的破冰話題是「誰是你最好的朋友」。

Best friends是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少的伙伴,對於他們建立自我體認、團體生活、良性影響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回顧我們自己的成長,好朋友們也是同樣的重要。可惜的是,當我們開始入社會工作、成家立業以後,就很難再交到像在做學生時那麼知心的好友了。

但以理在少年時就被擄到巴比倫,接受皇室王宮的教育(1:3-5)。那時,他就結交了三位同期的好友: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1:7)。

在王宮中,他們一同經歷過不食王膳的危機(1:8-16)。然而,他們的友誼不因為個人的仕途差異而中斷。

在王要殺所有的哲士時(2:12),但以理先以他的溫柔和智慧,求王寬限(2:16)。在這同時,他要這三位好朋友為他代禱(2:17,18)。所以,這三位也是他屬靈的夥伴,與他一同走過危機,與他一同在屬靈上成長。

感謝主,不論我年齡多大,教會一直是我們屬靈的家,教會中的弟兄姊妹也都像一家人。

因此,我可以很放心的把那份防範,保守的心移開,在弟兄姊妹之中找到我的屬靈最佳夥伴,與他們在屬靈上彼此服持、一同成長。

但以理有三位好朋友,你我的屬靈最佳夥伴又是誰呢?

— 2018 每日讀經 — 但以理書 1:1-21

8/16/2018 星期四 — 但以理書 1:1-21

「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神使但以理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惠、受憐憫。」 (但1:8,9)

從小聽大人們在談論到一些當時的知名人士的出身時,不時的聽到這一句話:「這個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如果不是遇到了貴人,他不會有今天的!」。

在一個困難的環境中,得到上司的注意、和特別待遇,的確是令人羨慕的。

在歐美社會中,在事業上尋找一個導師(在中學時,我稱之為饅頭mentor) 、是新入職場的必要功課。

這麼看來,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王的宮庭預備學校中,能以一個被擄 、亡國奴的身份,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惠、受憐憫,的確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

但聖經是這樣寫的:「神使」但以理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惠、受憐憫,是神的主動、神的安排、神的眷顧。

再更進深一層的看,但以理是在「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這件事上、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惠、受憐憫,而不是為自己的安全或舒適。

另外,但以理以他區區被擄青少年的身份,那裡來的這麼大勇氣與智慧,居然敢與太監長談條件呢?

這答案可能就在但以理的立志: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

一個人的意志是別人很難掌控的,但以理雖仍是小小的年紀,但他的立志不僅使太監長驚訝,也蒙神的紀念。

神極大的恩典和保護,在但以理身上彰顯了,這是我們所羨慕的;但在這之先,但以理的立志,是更值得我們所學習的。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重要的屬靈原則:蒙恩的多少、是取決於有多少的經歷神;而經歷神的多少、是取決於有多少對神的信心。

神不是沒有能力賜恩典與福氣;問題在我們有多少的容量來接受這些恩典與福氣。

恩典與福氣一直在那裡;問題在我們有多少的信心去支取那些恩典與福氣。

我們曾在信心中立志要遵守祂的律法嗎?

2015 讀經默想 – 但11-12章

12/6/2015 星期天 但11-12章

「我聽見這話、卻不明白、就說、我主阿、這些事的結局是怎樣呢。他說、但以理阿、你只管去、因為這話已經隱藏封閉、直到末時。必有許多人使自己清淨潔白、且被熬煉。但惡人仍必行惡、一切惡人都不明白、惟獨智慧人能明白。」 (但12:8-10)

在計劃邀請專題講員時,教會的同工們都知道有兩類的題目是很受人歡迎的:一類是有關人際關係的:如何與異性朋友交往、夫妻相處、教養子女…;另一類是有關未來的:末世的預言、徵兆…等。

這原因是因為人不僅是活在現在,現在就要每天面對身邊人際關係的問題;同時,人也是要為將來打算,看看自己在將來所處的位置、環境如何?另外一方面,好奇心也促使我們對一切未來、不確定的事有非常高的興趣。

但以理在神所啟示的異象中,看到了許多不尋常的景象。他也有很大的好奇心,經常的主動去問神的使者:這是什麼意思?(7:16,8:15,9:23,12:8)

神也很恩待但以理,常常很有耐心地把這些異象的預表,仔細地講給他聽。有時,甚至在先知提問題之前,神就很主動的把他所見到的意義講給他聽。(10:11,20,11:2)

但是,在但以理最後一次的異象中,神卻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12:8)。「但以理阿、你只管去、因為這話已經隱藏封閉、直到末時。」(12:9)

相信這不能滿足但以理的好奇心,似乎也讓我們的心懸在半空中,找不到一個可安歇之處。

然而,神卻也把該做的告訴了我們:「必有許多人使自己清淨潔白、且被熬煉」(12:10)。正如但以理時代中的試煉和無常,我們今天也會在被熬煉當中。

但是,這些熬煉是在末世,使自己清淨潔白的機會和過程。當我們(惟獨智慧人)明白了這個原則後,這些事的結局就不會在我們的心中忐忑不安了。

因為,「惡人仍必行惡、一切惡人都不明白」。惡人對於末世只有好奇心,但末世對他們今天的行為卻絲毫沒有影響,繼續行惡。所以,他們都不會明白。

今天,我對的末世好奇心滿足了嗎?
我對末世只是停好奇心的階段嗎?
末世的信息對我的行為有什麼影響?

「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29:29)

2015 讀經默想 – 但9-10章

12/5/2015 星期六 但9-10章

「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我向耶和華我的神祈禱、認罪、說、主阿、大而可畏的神、向愛主守主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我們犯罪作孽、行惡叛逆、偏離你的誡命典章。沒有聽從你僕人眾先知、奉你名向我們君王、首領、列祖、和國中一切百姓所說的話。」 (但9:2-6)

讀經和禱告是基督徒生命成長的基本工夫。

從受浸班開始、到得救之後、團契的專題、小組的分享、主日的講台…,我們在教會經常有機會聽到這些提醒、也學過該如何的去做;但誠實的來說,能夠真正落實做到的有多少呢?

但以理的禱告是從少年就開始的,他不但有禱告伴,有團體的禱告生活(2:17,18);他個人的禱告生活,卻是一切事奉的根基。

但以理的禱告生活是嚴謹有規律,比他性命更重要的(6:10,11)。

他不止是為了自己所遭遇的環境禱告(2:18),也為了國家、民族、和神的信實禱告(9:2)。

但以理禱告的內容是從他的讀經中得到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大利鳥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能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 (9:2,3)

先知耶利米的耶路撒冷荒涼七十年預言在這時–但以理讀到它時–應該快到了。

相信不止只有但以理一個人讀到這個預言;但是,從讀經到有行動的人卻不多。

但以理「定意」祈禱懇求。他把這個擔子挑起來了;他下定決心,要把神的信實做為自己的負擔。

但以理知道神有能力、也有主權,單方面的來為祂自己的榮耀成就祂的應許。但他願意先做自己可以做的那一部份。

但以理知道什麼是使耶路撒冷荒涼的原因。所以,他禁食、披麻蒙灰;這是為以色列的認罪祈禱;雖然,他少年就被擄,他是大可以不必耶路撒冷的傾覆負上個人的責任。

但以理的認罪禱告(9:3-20)是聖經中最重要的集體認罪的禱告之一。日後,尼希米照這禱告的模式,也有相類似的禱告(尼1:4-11);也同樣的蒙神垂聽。

今天,相信神仍然是在找像但以理、尼希米一般,摸得著神的心意,把神的旨意禱告出來的人。

我的禱告生活如何呢?我是怎樣的讀經呢?我的禱告和我的讀經能連貫起來嗎?

我禱告的內容又如何呢?我是不是可能像但以理一樣,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