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撒迦利亞書11:1-17

10/18/2018 星期四 撒迦利亞書11:1-17

「我對他們說、你們若以為美、就給我工價、不然、就罷了。於是他們給了三十塊錢作為我的工價。耶和華吩咐我說、要把眾人所估定美好的價值、丟給窯戶。我便將這三十塊錢、在耶和華的殿中、丟給窯戶了。」 (撒迦利亞書11:12,13)

「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路10:7);撒迦利亞顯然是一位全職事奉神的先知,因為他對以色列人說「你們若以為美、就給我工價」。

但是,對於一個長期處在一群背逆百姓中的先知來說,他也不會期望有什麼回報,所以他馬上加了一句:「不然、就罷了」。

不知道撒迦利亞在拿到了百姓給他這三十塊錢的工價,他是怎麼樣的心情?是不是不拿、覺得不應該;拿了、也不見得高興。

就在這個時候,耶和華給他了一句話:「把眾人所估定美好的價值、丟給窯戶。」

顯然的,這三十塊錢的工價在眾人的眼光中是美好的、是足夠付給撒迦利亞的市場價格。

然而,這三十塊錢卻是耶和華和撒迦利亞所不齒的,因為神所要的不止是先知的生活費、而是能聽先知話的眾人。

窯戶是在在耶和華殿中事奉殿的工人,丟給窯戶是一個粗俗、不敬虔的舉動。那為什麼耶和華要撒迦利亞做這件輕蔑神的事呢?可能是聖殿已經被顛污了,事奉殿的宗教領袖己經離神很遠了而不自知!

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要等到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才讓人明白。

賣主的猶大、被祭司長(事奉殿的人)用三十塊錢收買了,這是他們估定美好的價值;但這卻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骯髒的一筆錢!

當猶大了解到他賣了無辜之人的血、覺得後悔時、己經來不及了;他惟一想到能做的事、就是把那三十塊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弔死了。

不論撒迦利亞心不甘情不願的被僱、或者是猶大心甘情願的被僱,都曝露了既有宗教體制中的腐敗、與人的背逆。

但神救贖的工作不因而停止,今天才有你和我聽到福音的機會。今天我們也面對了同樣的問題:聽得進去神的話嗎?

— 2018 每日讀經 — 撒迦利亞書10:1-12

10/17/2018 星期三 撒迦利亞書10:1-12

「當春雨的時候、你們要向發閃電的耶和華求雨,他必為眾人降下甘霖、使田園生長菜蔬。因為家神所言的是虛空、卜士所見的是虛假、作夢者所說的是假夢,他們白白的安慰人,所以眾人如羊流離、因無牧人就受苦。」 (撒迦利亞書10:1,2)

對於從小在台灣眷村(軍人眷屬居住的小區)長大的軍人子弟來說,街坊鄰居的男孩子們都共有一份手足之情,大家玩在一起、對內講的是義氣,對外爭的地盤。

雖然,還不致於淪落入地方幫派的地步,但我們中間的確有幾位後來漸漸陷入了黑社會,甚至作姦犯科、長年進出於監牢的內外,就這樣毀了一生。

現在想起這些事時,不禁為父母的嚴格管教感恩;然而,當時最受不了的、就是父母對於這些事的嘮叨。

就像走失的迷羊一樣:假如我們能問一隻正在走失的迷羊、你需要幫助嗎?可以想像到的回應是 — 「這人真奇怪、我好好的在這裡、根本沒有迷失、你在說什麼啊!」

在撒迦利亞時兵荒馬亂的時代,人們認為他們所需要的是安慰;但在那裡找安慰呢?

他們找的是家中供奉的偶像(家神)、市場上占卜者的算命、解夢者的預言。

他們不願意聽耶和華藉先知對他們說的話,那有責備、但在責備中也不乏安慰。

耶和華看到的是眾人如羊流離、因無牧人就受苦;這個苦不僅是外在環境所帶來的苦、也是他們因家神所言的虛空、卜士所見的虛假、作夢者所說的假夢而來。

撒迦利亞要人想到:當春雨的時候,是耶和華為眾人降下甘霖、使田園生長菜蔬;那不是順理成章的自然現象而己。

同樣的,即使在科技、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有興趣燒香拜佛、占卜解夢的還是大有人在;另外,投身在工作、金錢、地位上到膜拜這些假神的人也到處都是。

如果不承認自己是那隻流離的羊而受苦;即使牧人帶牠到青草地、和水邊,也很難強迫牠去吃、去喝啊!

— 2018 每日讀經 — 撒迦利亞書9:1-17

10/16/2018 星期二 撒迦利亞書9:1-17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我必除滅以法蓮的戰車、和耶路撒冷的戰馬,爭戰的弓也必除滅,他必向列國講和平,他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 (撒迦利亞書9:9,10)

大概因為是軍人子弟的關係、也可能是自己的兩年兵役在裝甲部隊渡過的,我有一陣子對戰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非常的感興趣。

而在記憶中對二戰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 — 就是美軍的戰車,在隆隆的引擎聲響中,開往在德境的猶太人遭屠殺的集中營:坐在戰車上的美軍、與道路兩旁拖著疲憊腳步走出集中營的難民們、成了強烈的對比。

所以,當兵時,我有幾次帶領著全排四輛戰車的機會、站在第一輛戰車的指揮座上,在隆隆的引擎聲響中駛過街道;看到了路旁的百姓投入敬畏的眼光,也免不了有一些勝利者陶然而醉的心態。

撒迦利亞也曾帶給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將要得救贖的信息:「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

然而,這位拯救的王不是率領著隆隆聲響的坦克車而來;卻是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而來。

所以,拯救的王不是憑雄壯的武力、來解救耶路撒冷的百姓;而是靠他的「軟實力」。

照常理,軟實力只能在天下太平的時候有用,當時猶太在巴比倫帝國的壓制下,軟實力能成得了事嗎?不可能!

同樣的,當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時,怎可能有對抗戰車、戰馬,爭戰、和弓劍的實力呢?

但歷史證明巴比倫、羅馬、德意志等帝國都已經灰飛煙滅了,而現今基督、基督徒、和神國的影響力、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超級強國。

「我必除滅以法蓮的戰車、和耶路撒冷的戰馬,爭戰的弓也必除滅,他必向列國講和平,他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在主耶穌的身上應驗了!

— 2018 每日讀經 — 撒迦利亞書8:1-23

10/15/2018 星期一 撒迦利亞書8:1-23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在那些日子、必有十個人、從列國諸族中出來、拉住一個猶大人的衣襟、說、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神與你們同在了。」 (撒迦利亞書8:23)

在台灣,大學畢業生必需服兩年的兵役。曾經在部隊裏的過來人都知道:在訓練士兵的時候,有一種教導法叫做「錯誤的示範」。

我就有親身的經驗:身為排長,在帶兵為「五項戰技」測驗準備的時後,我最怕的就是全副武裝,翻越矮牆。

因為那是靠衝力、順著重心的轉移,很快的就可以輕鬆的翻越過去;我知道這個原理,也能很清楚的講解給士兵聽。

可是等到要示範的時後,我心裏一虛,到牆前面就停了下來;任憑九牛二虎的努力,還是爬不上去,惹得全排捧腹大笑。

事後,我稱之為錯誤的示範,希望能為自己挽回一點面子。

其實,我們基督徒也都知道:自己要有好的見證,才能有效地傳褔音。可是,看看自己的見證,實在不怎麼樣!

所以,只好說:不要學我的樣子,看看別人的見證、聽聽傳道人講的道理吧!似乎錯誤的示範比較容易做。

撒迦利亞記下了一個我們很大的期望:「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神與你們同在了」(8:23)。

列國諸族中都有人出來與我們一同敬拜神,這是多麼美的景況!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聽見神與你們同在了!」這是因為我們有好見證,不用我們說,連別人都看出來了!

怎麼可能有人做到這些呢?因為:

(1)聽了先知的話(8:9),以神的殿為念,
(2)承受了神的祝福,生活平安、物產豐富(8:12),
(3)遵行神的律法,眾人誠實,法律公正(8:16,17),
(4)生活喜樂、和平的見證(8:18,19)。

今天,我也有可能從錯誤的示範,轉變成正確的示範嗎?

可能!神己經說的很清楚了,問題是我願意嗎?

— 2018 每日讀經 — 撒迦利亞書7:1-14

10/14/2018 星期日 撒迦利亞書7:1-14

「問萬軍之耶和華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說、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麼。萬軍之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你要宣告國內的眾民、和祭司、說、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麼,你們喫喝、不是為自己喫、為自己喝麼。」 (撒迦利亞書7:3-6)

在十多年前的一個聖誕節,收到了一個禮物、是教主人怎樣訓練家狗的DVD。

因為就在幾個月前,我家養了一隻小狗,正愁牠沒好家教的時候,這個錄像成為我們全家必看的功課。

原來訓練寵物基本的概念、就是行為修正的實踐,不斷的堅持在好行為有賞、壞行為必罰的原則上,寵物就終究能馴服下來。

人卻不盡如此;因為人有理性、會思考,除了賞罰的接受之外,還需要有足夠令他信服的論點、才能改變他的心志,進而修正他的外在行為。

無可否認的,人也有他的慣性:雖然剛開始時要講道理,但當他習慣的去做那件事以後,就不再去想他為什麼要去做的原因;然而還是在習慣中預期那不會更改的結果。

猶太人對聖殿就有這種情結:聖殿是神與猶太人同在的記號,聖殿的存在與否、華麗與否對猶太人來說是件大事。

所以,當聖殿毀壞之際,猶太人的傷痛是深刻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耶和華殿中的祭司會問先知撒迦利亞說:「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麼?」(7:3)。

言下之意是:我己經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為聖殿的重建擺上了這麼多年,現在所羅巴伯已經開始修復聖殿、耶和華也已經應許這殿的完成和榮耀(4:7) ,我己經做到了應盡的責任,現在還需要這樣行麼?

不料耶和華斥責的回答是這麼直接:「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麼,你們喫喝、不是為自己喫、為自己喝麼?」(7:5,6) 。

也就是說建殿、不見得就表示神的同在,禁食悲哀、不見得就表示認罪悔改,榮耀的聖殿、不見得就表示靈性的復興。

重要的是正直的行為、和公義的社會:「按至理判斷、各人以慈愛憐憫弟兄。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誰都不可心裡謀害弟兄…卻不肯聽從、扭轉肩頭、塞耳不聽」(7:9-12) 。

今天我們如果把華麗、寬敞的教堂、和習慣性的敬拜,來做為神同在與賜福的證據的話,豈不也與因賞罰而馴服的寵物一樣–淪於習慣的動作,而缺少了靈性復興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