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申11-12章

3/16/2015 星期一 申11-12章

「你要愛耶和華你的神、常守他的吩咐、律例、典章、誡命。你們今日當知道、我本不是和你們的兒女說話、因為他們不知道、也沒有看見耶和華你們神的管教、威嚴、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 (申11:1,2)

人都不喜歡聽別人的吩咐。所以,我們心裏對舊約常題到的律例、典章、誡命也容易產生一種距離感。好像那些是對以色列人的要求、不是對我;而且那是好久以前的事、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

誡命難守嗎?最合理的答案是:難!否則神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以色列人,而且以色列人在歷史中也不會有如此多的苦難。

那麼,誡命難守的動力從那裡來呢?「你要愛耶和華你的神」出現在「常守他的吩咐、律例、典章、誡命」之前。可見得愛神是遵守誡命的前因。

愛使困難變容易、愛使犧牲成享受。我們在戀愛、婚姻、家庭生活中都經歷過,這是這麼的自然。

但對神的愛卻不一樣,那是一種回應的愛。「看見耶和華你們神的管教、威嚴、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因為我們經歷了神大能手的拯救,看見過神伸出來的膀臂。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4:19) 我們愛神、我們也愛人。

「我本不是和你們的兒女說話」– 這種對神的愛的回應是第一手的親身經歷,而不是從別人身上的轉手資料。難怪有人說:只看到過神的兒女,卻沒聽說過誰是神的孫子。

我對神的愛有多少的體會?我愛神的有多深?
我對神的愛有多少的回應?我在行動上有多少愛神的表示?
神的誡命對我難守嗎?

2015 讀經默想 – 申9-10章

3/15/2015 星期天 申9-10章

「恐怕你喫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就是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在曠野、將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喫、是要苦煉你、試驗你、叫你終久享福。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 (申8:12-17)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是有幾個難以忘懷的事件。這些值得記念的事件也經常發生在他生命的關鍵時刻。令人懷念的不僅是事件的本身,也是環繞著這些事件的人與物。

對第一代的旅美華人來說,離開了故鄉、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國家,可以說是我們共同有的生命中的關鍵時刻。離家前父母的叮嚀、到了美國後的第一印象都長地留在我們的腦海中。

申命記第五章的講論,就像長輩在我們臨行前的叮嚀。摩西針對著將要進入迦南地的以色列人的提醒:他們將會遇到的事、環境、和需要謹記的教訓。

這些以色列人遙望前面將得的應許之地,想像著既將來到安居樂業的生活,心中應該充滿了興奮與期昐。但此時,摩西語重心長的警告他們:「恐怕你喫得飽足…你的金銀增添…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這像一盆冷水澆在跳躍的心上,可能不是很順耳的話。

同時,摩西也要他們不要忘記在曠野的祣程和以往所經歷的苦處。吃苦是為了終久的褔份。「…將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喫、是要苦煉你、試驗你、叫你終久享福」。

我們的經歷與當時的以色列人也是非常相似的:初下飛機的兩隻箱子、長夜的苦謮、和辛勤的工作…都還歷歷在目。對許多人來說,喫得飽足、金銀增添也正是我們今天生活的寫照。

問題是:我的心在哪裡?我怎麼看我所成就的一切?
如果我現在心高氣傲、下一步就走向忘記耶和華我的神。

當我的心有了「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想法時,神阿!求你把這些遮蔽我見到你的貨財拿走,免得我忘了我是從哪裡來的!

2015 讀經默想 – 申6-8章

3/14/2015 星期六 申6-8 章

「以色列阿、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應許你的。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 (申6:3-5)

我們處在一個有很多聲音的世界裏:車子經過的聲音、隔壁推草機的燥音、甚至天上飛機呼嘯而過的引擎聲。如果不經過特意的安排,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似乎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雖然燥音如此多,但現代人卻不能忍受一段沒有聲音的安靜時間。開車的時候要聽收音機、跑步的時候要聽「隨身聽」、甚至做功課、上班時都得有背景音樂才覺得不浪費時間。

太多的聲音不僅使人安靜不下來,也使人的注意力減短、思想變淺。在這個潮流的影響下,大家對有深度分析、研究的報章、書藉的興趣降底;但花在娛樂、廣告的錢卻有增無減。

「以色列阿、你要聽!」在申命記六章重復了兩次,這也可以說是整卷申命記講論的中心。

「聽」在希伯來文的音譯是「示瑪」(shama)。它的意義深厚,有這幾層的意思:(1)注意、(2)聽從、(3)聽見、應允、(4)了解、(5)檢視。曾有神學家把整本舊約用「聽」一個字貫串起來,稱之為「示瑪神學」。

從6:3-9來看,這個聽不但包括了行—「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更是延申到對下一代的教導—「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今天,我常聽的是什麼?我喜歡聽的是什麼?我聽到的是什麼?
我聽的與我行的有什麼關係?我聽到了神的聲音嗎?
我和我的兒女坐在家裡、行在路上所談論的是什麼?

輕輕聽,我要輕輕聽,我要側耳聽我主聲音。
輕輕聽,祂在輕輕聽,我的牧人認得我聲音。
你是大牧者,生命的主宰,我一生只聽隨主聲音。
你是大牧者,生命的主宰,我的牧人認得我聲音。

2015 讀經默想 – 申4-5章

3/13/2015 星期五 申4-5 章

「我照著耶和華我神所吩咐的、將律例、典章、教訓你們、使你們在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所以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 (申4: 5,6)

有人說智慧聰明是天生的;有人說智慧聰明是後天的—是生活歷練的結果。但是聖經的教導卻是從謹守遵行耶和華的律例典章而來。

雖然人對智慧聰明的來源說法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人們對有智慧人、聰明人的向往是一致的,對智慧人、聰明人的認定也是相同的。當他看到了一個人能把困撓他自己許久的問題輕鬆地解決之後,他對那人就有深刻的印象。

申命記中摩西第一篇講章是從歷史的追述開始(1-3章)。從第四章開始,就是他講論的主體。

一篇好的証道,是層次分明、邏輯清晰的。

摩西的第一個呼籲就是「要聽」:「以色列人哪、現在我所教訓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從遵行、好叫你們存活、得以進入耶和華你們列祖之神所賜給你們的地、承受為業。」(4:1)

聽、包括了遵行;聽的目的是得以「存活、承受地業」。這是生死交關的事,以色列人這時怎可能不豎起耳尖、仔細的聽呢!

聽的第二個益處是得智慧:「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這種智慧是人生達練的人所表現出來的生活行為,是在大家的眼前自然的表露。

「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這不僅是別人的讚嘆之詞,也是他從生活見證中所打開的一個福音切入點。

我是聰明人嗎?我的智慧從那裏來?
我的人生達練嗎?有人羨慕我的生命嗎?
我能藉我的生命彰顯神的榮耀嗎?

這一切,都是從聽開始、從聽神的話開始!

2015 讀經默想 – 申2-3章

3/12/2015 星期四 申2-3 章

「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對我說、罷了、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你且上毗斯迦山頂去、向東、西、南、北、舉目觀望、因為你必不能過這約但河。你卻要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因為他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 (申3:26-28)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中國人所認同的感傷情懷之一。所以,我們對摩西的未能進入應許之地,除了同情之外,也有一些不解。

為什麼耶和華在這件事上對摩西如此的嚴厲?可能難以找出定論,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耶和華在其中的恩慈。

「你且上…山頂去、向東、西、南、北、舉目觀望…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神使用摩西的眼目來堅定以色列人的信心;「你卻要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因為他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神為他預備了接替者,完成他的帶領工作。

摩西自己怎麼來看這事?「那時我吩咐約書亞說…你不要怕他們、因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神。」(3:22) 這是他話題轉移到懇求神之前所說的。可見得他的心思意念還是在完成神的旨意,而不是專注在自己的情感上。

「長使英雄淚滿襟」只停在無耐的情感中;而「我們住在伯毗珥對面的谷中」(3:29)是摩西進一步地要百姓看到他所看到的。這是不是一個更積極、進取的行動?

今天,有什麼是我一直想要、卻無法成就的事?我是否能從百殷的無耐中走出來?
我怎麼樣才能有一個積極、進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