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申命記 6:1-25

4/30/2017 星期日 申命記 6:1-25

「以色列阿、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應許你的。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 (申6:3-5)

我們處在一個有很多聲音的世界裏:車子經過的聲音、隔壁推草機的燥音、甚至天上飛機呼嘯而過的引擎聲。如果不經過特意的安排,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似乎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雖然燥音如此多,但現代人卻不能忍受一段沒有聲音的安靜時間。開車的時候要聽收音機、跑步的時候要聽「隨身聽」、甚至做功課、上班時都得有背景音樂才覺得不浪費時間。

太多的聲音不僅使人安靜不下來,也使人的注意力減短、思想變淺。

在這個潮流的影響下,大家對有深度分析、研究的報章、書藉的興趣降底;但花在娛樂、廣告的錢卻有增無減。

「以色列阿、你要聽!」在申命記六章重復了兩次,這也可以說是整卷申命記講論的中心。

「聽」在希伯來文的音譯是「示瑪」。它的意義深厚,有這幾層的意思:(1)注意、(2)聽從、(3)聽見、應允、(4)了解、(5)檢視。

曾有神學家把整本舊約用「聽」一個字貫串起來,稱之為「示瑪神學」。

從6:3-9來看,這個聽不但包括了行—「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更是延申到對下一代的教導—「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今天,我常聽的是什麼?
我喜歡聽的是什麼?
我聽到的是什麼?

我聽的與我行的有什麼關係?
我聽到了神的聲音嗎?
我和我的兒女坐在家裡、行在路上所談論的是什麼?

輕輕聽,我要輕輕聽,我要側耳聽我主聲音。
輕輕聽,祂在輕輕聽,我的牧人認得我聲音。
你是大牧者,生命的主宰,我一生只聽隨主聲音。
你是大牧者,生命的主宰,我的牧人認得我聲音。

2017 每日讀經 — 申命記 4:41-5:33

4/29/2017 星期六 申命記 4:41-5:33

「這約不是與我們列祖立的、乃是與我們今日在這裡存活之人立的。耶和華在山上、從火中、面對面與你們說話。說、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 (申5:3,4,6)

在這個非常注重個人化的社會中,我們已經很習慣於在資訊、娛樂、喜好的個人化選擇:身為消費者,人以為所有的事物都應該圍繞著自己。

但在自我中心的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過一個平順的生活。所以,一般人對於約、或誡,難有好的印象;更不用提舊約中的十誡了。

基督徒可能也難以倖免,十誡是律法的核心;今天我們是因信稱義、律法是為了使人知罪;既然我們已經認罪悔改,十誡也就不再那重要了!

可是,每一次聖經提到十誡時,並不是像一般人所想像的一、二、三…依次例舉了十誡的內容;而是融入一段殷切的勸勉當中。

所以,如果我們對十誡的印象只停在硬梆梆的律法上面,那是不正確、也是非常可惜的。

十誡是神對祂子民的勸誡、教導;就像父母對孩子們的要求一般,愛的成份是遠超過律法的成份。

而且,在十誡的解說之前,神總是先提:「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這豈不是再一次的強調:十誡的頒佈是基於神和選民的良好關係、十誡的內容也是為了維持神和選民的良好關係。

「這約不是與我們列祖立的、乃是與我們今日在這裡存活之人立的」,這個「今日」,不僅是當時將進迦南的以色列人的今日,也是我們當前的今日。

所以,在今日,十誡應該不是過時的、也不是要我們勉強去遵守的;而是基於神往日對我們的恩情,使我們今天心甘情願去遵守的!

2017 每日讀經 — 申命記 4:1-40

4/28/2017 星期五 申命記 4:1-40

「我照著耶和華我神所吩咐的、將律例、典章、教訓你們、使你們在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所以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 (申4: 5,6)

有人說智慧聰明是天生的;有人說智慧聰明是後天的—是生活歷練的結果。但是聖經的教導卻是從謹守遵行耶和華的律例典章而來。

雖然人對智慧聰明的來源說法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人們對有智慧人、聰明人的向往是一致的,對智慧人、聰明人的認定也是相同的。

當人看到了一個人能把困撓他自己許久的問題輕鬆地解決之後,他對那人就有深刻的印象。

申命記中摩西第一篇講章是從歷史的追述開始(1-3章)。從第四章開始,就是他講論的主體。

一篇好的証道,是層次分明、邏輯清晰的。

摩西的第一個呼籲就是「要聽」:「以色列人哪、現在我所教訓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從遵行、好叫你們存活、得以進入耶和華你們列祖之神所賜給你們的地、承受為業。」(4:1)

聽、包括了遵行;聽的目的是得以「存活、承受地業」。這是生死交關的事,以色列人這時怎可能不豎起耳尖、仔細的聽呢!

聽的第二個益處是得智慧:「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這種智慧是人生達練的人所表現出來的生活行為,是在大家的眼前自然的表露。

「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這不僅是別人的讚嘆之詞,也是他從生活見證中所打開的一個福音切入點。

我是聰明人嗎?我的智慧從那裏來?

我的人生達練嗎?有人羨慕我的生命嗎?

我能藉我的生命彰顯神的榮耀嗎?

這一切,都是從聽開始、從聽神的話開始!

2017 每日讀經 — 申命記 3:1-29

4/27/2017 星期四 申命記 3:1-29

「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對我說、罷了、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你卻要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因為他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 (申3: 26,28)

讀過摩西五徑的人,心裡難免有個疑問:為什麼神那麼嚴厲、不讓摩西進入迦南呢?

同樣的、對任何一位有心事奉神的工人來說,相信一個最大挑戰是:要如何的勝過自已、包括自己的個性、興趣、心志、和所有他所愛的、來跟隨主。

當一個人放下了他的工作、事業、甚至家人,專心來事奉主之後;他可能就把他的事奉、當成自己的工作、事業、興趣、以及心志,這是否一件好事呢?

如果教會能找到這樣的傳道人該有多好!但可能主要的人,並不是這樣的人!

主耶穌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

潘霍華在解釋這一節經文時說:「我們被召的時,我們會發現我們早已打破與自然生活的一切闢係了。這不是我們自己做的,乃是召我們的那一位做的。因為基督已救拔我們出來,使我們不與世界,乃是與祂自己發生直接的關係。所以,我們除非準備好接受、並力言那種決裂是既成的事實,不然我們不能說我們跟從基督。」

所以,重要的不是我的心志、與神給我的使命是否一致,而是我對主的愛、是否可以超越過我對所有其他我所愛的人、和事。

連摩西這位偉大的神僕、都要在這把嚴格的尺度下被檢驗:神的使命是遠超過個人的心志的。即使兩者在外表上看起來可以非常相像;但主對門徒的要求是全然的委身。

所以,在摩西正為自己不得進迦南失望之時,神的工作還是不能停歇:「你卻要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因為他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

我跟隨主的擺上經得起這種尺度的檢驗嗎?

除了求主加添我的力量之外,實在想不到其他的出路。

2017 每日讀經 — 申命記 2:1-37

4/26/2017 星期三 申命記 2:1-37

「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對我說、罷了、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你且上毗斯迦山頂去、向東、西、南、北、舉目觀望、因為你必不能過這約但河。你卻要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因為他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 (申3:26-28)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中國人所認同的感傷情懷之一。

所以,我們對摩西的未能進入應許之地,除了同情之外,也有一些不解。

為什麼耶和華在這件事上對摩西如此的嚴厲?可能難以找出定論,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耶和華在其中的恩慈。

「你且上…山頂去、向東、西、南、北、舉目觀望…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神使用摩西的眼目來堅定以色列人的信心;「你卻要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因為他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神為他預備了接替者,完成他的帶領工作。

摩西自己怎麼來看這事?「那時我吩咐約書亞說…你不要怕他們、因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神。」(3:22)

這是他話題轉移到懇求神之前所說的;可見得他的心思意念還是在完成神的旨意,而不是專注在自己的情感上。

「長使英雄淚滿襟」只停在無耐的情感中;而「我們住在伯毗珥對面的谷中」(3:29)是摩西進一步地要百姓看到他所看到的。

這是不是一個更積極、進取的行動?

今天,有什麼是我一直想要、卻無法成就的事?

我是否能從百殷的無耐中走出來?

我怎麼樣才能有一個積極、進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