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申命記 13:1-14:29

5/5/2017 星期五 申命記 13:1-14:29

「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或是作夢的起來、向你顯個神蹟奇事、對你說、我們去隨從你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事奉他罷。他所顯的神蹟奇事、雖有應驗、你也不可聽那先知、或是那作夢之人的話、因為這是耶和華你們的神試驗你們、要知道你們是盡心、盡性、愛耶和華你們的神不是。」 (申 13:1-3)

如果今天有人問一位基督徒:什麼是聖經中最大的誡命?相信我們多會知道這個標準答案:要知道你們是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我們的神。

但是該怎麼樣的來盡心、盡性、盡力、愛神呢?用什麼方法?有什麼標準?我真的是這麼的愛神嗎?

申命記13章給我們一個非常簡單的測驗:就是對先知盲目的跟從。

其實,跟從一位屬靈的老師並不是一件錯事;但是不論是帶領的、或是跟隨的,都不可忘記的是:我們的目標都是完完全全到神的面前;不是跟隨人、更不是隨從別的假神。

雖然今天在開放的社會中,人對神蹟奇事的期待不再是那重;但預言、解夢、神醫還是非常吸引人的;尤其是對長期在身體、心靈病痛中的、更是如此。

然而,如果我們真正的愛神、能稍微了解體會神對我們的愛,就不可能把愛神放在人生重要次序的尾端。

真正的愛一定是專一的愛: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別神,不僅是十誡之首,也該是我們愛神的自然結果。

愛神的人、必定事奉祂;心裡容不下假神、自然也不再有可能事奉別神。即使有個能顯神蹟奇事的人、預言應驗的先知,也不可能把我們遷引到別處。

愛神、就能了解神;了解神、就能明瞭真道;明瞭真道、就會分辦;能分辦、就不會被神蹟奇事、預言作夢所吸引。

今天,我們所受的試驗、與當年要進迦南的以色列人,在實質上並沒有什麼差別。問題在我們通得過這個試驗嗎?

5/4/2017 星期四 申命記 11:8-12:32

「你要愛耶和華你的神、常守他的吩咐、律例、典章、誡命。你們今日當知道、我本不是和你們的兒女說話、因為他們不知道、也沒有看見耶和華你們神的管教、威嚴、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 (申11:1,2)

人都不喜歡聽別人的吩咐。所以,我們心裏對舊約常題到的律例、典章、誡命也容易產生一種距離感。好像那些是對以色列人的要求、不是對我;而且那是好久以前的事、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

誡命難守嗎?最合理的答案是:難!否則神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以色列人,而且以色列人在歷史中也不會有如此多的苦難。

那麼,誡命難守的動力從那裡來呢?「你要愛耶和華你的神」出現在「常守他的吩咐、律例、典章、誡命」之前。可見得愛神是遵守誡命的前因。

愛使困難變容易、愛使犧牲成享受。我們在戀愛、婚姻、家庭生活中都經歷過,這是這麼的自然。

但對神的愛卻不一樣,那是一種回應的愛。「看見耶和華你們神的管教、威嚴、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因為我們經歷了神大能手的拯救,看見過神伸出來的膀臂。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4:19) 我們愛神、我們也愛人。

「我本不是和你們的兒女說話」– 這種對神的愛的回應是第一手的親身經歷,而不是從別人身上的轉手資料。難怪有人說:只看到過神的兒女,卻沒聽說過誰是神的孫子。

我對神的愛有多少的體會?

我愛神的有多深?

我對神的愛有多少的回應?

我在行動上有多少愛神的表示?

神的誡命對我難守嗎?

2017 每日讀經 — 申命記 10:1-11:7

5/3/2017 星期三 申命記 10:1-11:7

「以色列阿、現在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事奉他、遵守他的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為要叫你得福。」 (申10:12,13)

讚美、祈求、感恩、代求是禱告的四個內容;這其中除了祈求之外,其他三項都是我們要學習、和操練的。

向神祈求不只是禱告中很重要的一項,也是人自然的本能之一,不需要別人教就會的天性。

基督徒向神的祈求不但是經常的事、祈求的內容也是從大事到小事、樣樣都有。

然而,在聖經裡我們也不常讀到神向我們要什麽;即使偶而有,內容也很簡潔、扼要。

我們教會在2016年就是以「神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為主題;這個答案就緊接在之後的經文。

它包括了:(1) 敬畏耶和華、(2)遵行他的道、(3)愛他、(4)盡心盡性事奉他、(5)遵守他的誡命、律例。

雖然在字面上、我們都清楚神向我們所要的五項是什麼,但它每一項的內涵卻非常豐富。

神所要的不但是外面的行為 — 遵行他的道、盡心盡性事奉他、遵守他的誡命、律例;也要求我們的內心 — 敬畏耶和華、愛他。

在這些要求的背後,神也很清楚的告訴我們祂的目的是什麼 — 為了要叫我們得福。

同時,這是一個恆久不變的要求:「現在」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這個現在,也就是此時此刻的現在。

隨著年日的流失、季節的變換,可能我們對這兩節經文的印象已經漸漸的模糊;但面對不變的神,我們向神的委身是不是也該有些持久性呢?

2017 每日讀經 — 申命記 9:1-29

5/2/2017 星期二 申命記 9:1-29

「 你進去得他們的地、並不是因你的義、也不是因你心裡正直、乃是因這些國民的惡、耶和華你的神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又因耶和華要堅定他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應許的話。」 (申9:5)

人在尋找自我儥值的過程中,難免會想要在自己各方面的機遇上,找到足夠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所以,許多以人為本的宗教觀念、和哲學思想,都以行善為得褔的交換條件、做為倫理道德的基礎。

從歷史中我們也看得出:即使猶太人身為神的選民,也把這個特殊的身份當成不肖與外邦人交往的理由。

可是讀了聖經以後,我們會發現這些都不是神的心意;「並不是因你的義、也不是因你心裡正直」就是一個明證。

同樣的,今天我們基督徒也不可就停在自己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的身份上為滿足。

接著這個身份是它帶來的責任:「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如果我們只注意到「因這些國民的惡、耶和華你的神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那豈不是又回到了找理由來證明自己價值的錯誤中?

雖然基督徒的自我價值是非常的高、高到神的兒子為我死;但他的自我期許也是非常的高、高到要藉自己的生命來宣揚神的美德。

這是從一個高尚、協和的價值觀中產生的美麗生命,是神給我的、不是我憑意志、努力可以達到的。

所以,主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而不是許多人的誤解:「你們要做世上的鹽、你們要做世上的光」。

2017 每日讀經 — 申命記 7:1- 8:20

5/1/2017 星期一 申命記 7:1- 8:20

「恐怕你喫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就是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在曠野、將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喫、是要苦煉你、試驗你、叫你終久享福。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 (申8:12-17)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是有幾個難以忘懷的事件。這些值得記念的事件也經常發生在他生命的關鍵時刻。令人懷念的不僅是事件的本身,也是環繞著這些事件的人與物。

對第一代的旅美華人來說,離開了故鄉、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國家,可以說是我們共同有的生命中的關鍵時刻。

離家前父母的叮嚀、到了美國後的第一印象都長地留在我們的腦海中。

申命記第五章的講論,就像長輩在我們臨行前的叮嚀。

摩西針對著將要進入迦南地的以色列人的提醒:他們將會遇到的事、環境、和需要謹記的教訓。

這些以色列人遙望前面將得的應許之地,想像著既將來到安居樂業的生活,心中應該充滿了興奮與期昐。

但此時,摩西語重心長的警告他們:「恐怕你喫得飽足…你的金銀增添…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這像一盆冷水澆在跳躍的心上,可能不是很順耳的話。

同時,摩西也要他們不要忘記在曠野的祣程和以往所經歷的苦處。吃苦是為了終久的褔份,「…將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喫、是要苦煉你、試驗你、叫你終久享福」。

我們的經歷與當時的以色列人也是非常相似的:初下飛機的兩隻箱子、長夜的苦謮、和辛勤的工作…都還歷歷在目。

對許多人來說,喫得飽足、金銀增添也正是我們今天生活的寫照。

問題是:我的心在哪裡?
我怎麼看我所成就的一切?

如果我現在心高氣傲、下一步就走向忘記耶和華我的神。

當我的心有了「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想法時,神阿!求你把這些遮蔽我見到你的貨財拿走,免得我忘了我是從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