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傳道書 5:1-7:29

2/2/2018 星期五 傳道書 5:1-7:29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7:14)

生活在教會、這個屬靈的大家庭,可以得到很多恩典;其中一個非常顯著的好處就是:因為認識許多彼此相愛的弟兄姊妹們,使我的視野突然擴大了許多。

我所關心的不再只於自己小小的家庭,而是與遇亨通的弟兄姊妹、一起喜樂;與遭患難的弟兄姊妹、一同悲傷。

生活的歷練,藉著這個大家庭豐富了許多 — 我不必等到自己發達,就可經歷亨通的喜樂、與它帶來的試煉;我不必等到自己遭難,就可體會出苦難的煎熬、與在其中的盼望。

雖然理性、使我有一個想找出這些事件之所以會發生的緣由;但在這方面,我通常不是成功的:當還沒有能設法把它合理化之前,從神而來的喜樂、與安慰已經不得不藉要經過我,帶給身邊的弟兄姊妹了。

原來亨通、與遭難的來臨,它主要的原因並不是要我們去分析、解釋的;正是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要我們明瞭:人的知識是何等的有限,對人生、世事,我們知道的、遠比不知道的要少的許多。

身前的事我們雖然無法完全了解、身後的事我們更是知道到少的可憐。

在禍福並列、生死之間的無奈與疑惑,正是趨使我們回到神面前的動力:直到把主權完完全全的交給神之後,我才能真正的見到那神無微不至的慈愛、和個祂至高至大的恩典。

— 2018 每日讀經 — 傳道書 3:1-4:16

2/1/2018 星期四 傳道書 3:1-4:16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 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傳3:11)

物理的四度空間:長、寬、高、及時間是不可變的基本度量。長、寬、高是雙向的–可前可後、可左可右、可上可下;但時間只有一個方向:從過去到將來。

沒有人問為什麼時光為什麼不倒流、因為自古以來的世界就是如此。

可是,自從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之後,發現原來時間是可壓縮的。它跟速度有關係,當速度接近光速時,時間就慢下來了。

這激起了許多人的想像,許多的科幻小說也以這為題材:當一位太空人以接近光速的火箭繞宇宙一週,再回到地球時,他幾個月的行程,在地上可能己經過了幾百年了!

當然,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做這個實驗;但是這反應了人對永恒(永生)的盼望。

聖經告訴我們,神的時間是美好的:無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人的一天都是廿四小時,人一生在世的時間也不是自己能掌握的。

人生的有限和人心裏的無限,只靠著人的想像、和追求是無解的。因為那是無限的神從始至終的作為、有限的人不能參透。

在這有限的時間中,人對永恒的期望,只有藉著順服在神主權之下的生活成為和協、美麗。

我如何在有限的生活中,活出永遠的生命呢?

信靠順服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順服在神的旨意中、信靠祂的帶領,我該也可以按照祂的時間成為那美好的一部份。

— 2018 每日讀經 — 傳道書 1:1-2:26

1/31/2018 星期三 傳道書 1:1-2:26

「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傳1:17,18)

中國人是很現實的民族,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它實際上的果效。連讀書也是有現實的目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不但是在得財富、和婚姻的捷徑,連名聲、權勢都是在乎你書讀的好不好。

對我來說,這個觀念在四十年前初到美國時、受到了很大的挑戰。

在剛剛設法適應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時期,每一個週五的晚上獨自埋首在地下室、給父母寫家書,是我一週以來精神上的避風港。家書的內容除了報平安之外,免不了報告學習狀況;當然常是報喜不報憂。然而,心裡總是免不了一些悵然。

但在那同一個時間,一定會踫到那一位吹著口哨、快快樂樂的清掃工人;不久,我們這兩位在實驗大樓唯有的真人(也有一些機器人在旁邊),也可聊上幾句。

這位清掃工人的清純、簡單、快樂不僅讓我印象深刻,也是我所羨慕的。為什麼讀書不見得讓人滿足?為什麼我還常帶著憂愁、而他就可以輕輕鬆鬆的擁有我努力想要、卻又得不到的喜樂?

所羅門王的聰明智慧是無人出其右的,連他都說:「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那麼我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找到同樣的結論、這還有什麼話說呢?

原來,人的滿足不在財富、名聲、權勢、或是知識、智慧;而是認識這位造我、愛我的主!雖然,接著我又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才達到這個結論,但回過頭來看,這些彎曲之路還是值得的。

— 2018 每日讀經 — 箴言 30:1-31:31

1/30/2018 星期二 箴言 30:1-31:31

「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 (箴30:7-9)

去年(2017)十月底,報紙上發表了由國際職業會計師協會(AICPA)所統計的美國個人財務的滿意度指數(PFSi, Personal Financial Satisfaction Index),這個指數為25.9,創下近24年的新高。

據分析是因特朗普當選總統後,股市屢創新高,讓投資者非常滿意。

但在同時,個人財務的痛苦度指數(PFPi, Personal Financial Pain Index)還是高居42.1,表示對自己財務狀況不滿的,還是大有人在。

在這資本主義的社會中,賺錢、和囤積財富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錢財帶來了個人的聲望、權利、享受、及滿足。

然而,箴言要我們向神所祈求的卻不是無盡的財富: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只要賜給我需用的飲食就夠了!這是一個與世俗完全不相容的理念。

他之所以這樣求,有一個很好的理由: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

他完全以耶和華與他的關係來衡量他在財富上的需要,錢太少、或錢太多都可能影響到他與神的關係,所以,他知道他對錢需要的尺度在那裡。

難到他對自己這麼沒有信心嗎?不是的!因為他愛耶和華的心遠超過他對錢財的依靠;他也承認自己無法逃過錢財的誘惑。所以,他有這麼誠摯的禱告。

「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這是多麼的謙卑、懇切!相信神會應允他的。

下一次在花錢、賺錢上有猶豫不決的遲疑時,好不好就借用這個禱詞:「求你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你的名。」

— 2018 每日讀經 — 箴言 28:1-29:27

1/29/2018 星期一 箴言 28:1-29:27

「賙濟貧窮的、不致缺乏,佯為不見的、必多受咒詛。」 (箴28:27)

我們認識神以後,可能會有一個基本觀念的改變,就是了解「擁有」和「託付」的差別。

擁有是與身俱來的觀念:它是以自我為中心而發展出來我們與外界的關係。

我們從小就知道我的、與不是我的,其間有很大的差別:我的玩具是給我玩的,不是我的玩具、就只能在旁邊看著別人玩了。

長大了之後,更珍惜有和沒有的差別了。因為對我所有的,我有完全使用的主權。

我可以自由的選擇喜歡的工作、可以主動的尋找婚姻的伴侶、可以為照己意安排子女的學習環境、可以把錢財用在自己願意的地方。

然而,經驗告訴我,工作、配偶、子女、金錢,並不是我真正擁有的,它們都是神給我的恩典。

如果我把我有的當成完全是屬於我的,我就把自己當成它們的主人、而不是管家。

如果我把我有的當成完全是屬於我的,我就把它們當成自己的成就,於是產生了擁有、緊捉不放的情節。

然而,在仔細、誠實的分析之下,我必需承認:今天我所有的,並不完全是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時間、環境、機遇… 都不在我的掌握之中。所以,我只能說:這完全是神的恩典。

在恩典之中,我只是我所有的管家,神是我所有的主人。

我怎麼樣安排我所有的,要從我所有的主人— 神的角度來看,這包括了工作、配偶、子女、金錢…。

這是喜樂生命的祕訣:我是管家、不是主人。

錢財是神給的思典,它不是為了佔有,而是用來事奉神、祝褔別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