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9:33-36

9/4/2019 星期三

「他們牽到耶穌那裡、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扶著耶穌騎上。走的時候、眾人把衣服鋪在路上。」 (路加福音19:35,36)

一位得勝的將軍或親征君王、帶領他的軍隊凱旋回到自己的京城,這個場景不僅是在電影中會常常看到的、在聖經中也不時的出現(林後2:14-17)。

我們對主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的印象、也多是集中在這種形象:有許多人在路的兩旁,手裡拿著棕樹枝、爭先恐後的搶著為主耶穌舖路。

那應該是一個熱鬧、吵雜、情緒高漲的時刻。但如果仔細讀了這一段聖經後,我們似乎讀不出來這種自發自動的程序和興奮熱鬧的場景。

路加福音只是平鋪直訴的以門徒先自己的衣服搭在驢駒上面、扶著耶穌騎上驢;當主耶穌開始騎驢上入耶路撒冷時,眾人才再把衣服鋪在路上,表示對耶穌的感激和尊敬。

這時主耶穌還沒有進入耶路撒冷,民眾也不是以凱旋回歸的親征君王的心態來接待衪;一切是在一個平靜、安穩、不吵雜、不混亂的情況下進行的。

所以,我們如果一直以「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印象、來讀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的話,是有些偏差的:因為主耶穌不僅是位和平的君王,他的來到不是為了征服,而是宣告、宣告那原來就有、已經成就的事實。

今天、主耶穌進入我們們個人心中的過程也是如此。不論是福音聚會的節目多麼緊湊、詩歌多麼好聽、信息多麼感人;人真正的開始他重生的生命,總是在一個安靜、和詳、自發自動的場合。

這個人體會到了在他認識主耶穌之前,主耶穌已經早以把恩典澆灌在他一生成長的路上;因此,他也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的衣服鋪在主耶穌行走路上、來服事主耶穌。這豈不也是你我的經歷嗎?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9:28-32

9/3/2019 星期二

「若有人問為甚麼解牠、你們就說、主要用他。打發的人去了、所遇見的、正如耶穌所說的。」 (路加福音19:31,32)

許多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在當時、對當事人本身並沒有那個準備:這一天、這件事,將會對後世產生驚天動地的影響、被世世代代人所記念的。

就如前一陣子中國人記念的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在當時純粹是青年學生為中日不平等條約的抗議活動,不料引起社會群眾普遍的同情與回應。

但事後的發展更不是當出的學生們能預料到的,它帶來了批判華夏傳統文化之潮,使中國人開始了對「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 的追隨,和探索強國之路的新文化運動。

主耶穌騎駒近入耶路撒冷卻不一樣,它不是一個不經意的偶發事件;因為從一開始,就是主耶穌完全的主動、主導、掌握的。

在將近橄欖山時,主耶穌打發兩個門徒在前打理一些事務;這是主耶穌一貫的做法(10:1) ;相信兩個門徒也不會太在意。

但是主耶穌接下來對他們兩人的指示、卻是出乎意料的詳細:他們到村子裡去的時候,會看到一匹驢駒拴在那裡。

拴在村口的驢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但不尋常的地方是牠從來沒有人騎過。照理說沒有經過馴服的驢駒應該放在村外的圈內,因為那是還沒有實用價值的牲畜。

但是,在舊約中、所有分別為聖的祭物也都是沒有被人用過的;可惜驢卻不在可被接受的祭物之列。

如此看來,這實在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安排:別人不要牠、但主要用牠。而且,主耶穌有這個主權,對那擁有這驢駒的主人說:我要用牠;牠的主人就馬上放牠;因為主耶穌就是那位有權柄的君王。

一件小插曲、卻代表了主耶穌的主動和主權;對那兩個先行的門徒,這可能又是一個不經心的小事,必竟他們已經看過不少主耶穌行的神蹟奇事了。但這卻成後世的人津津樂道的一件大事!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9:24-27

9/2/2019 星期一

「主人說、我告訴你們、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路加福音19:26)

對於近年來新入職場的年青人來說,薪資的高低已經不再是他們選擇事業方向的唯一考量;除了個人的興趣喜好之外,公司的文化理念、產品內容、及社會責任的付出…都是影響他們選擇工作的因素。

公司在這一方也有相對應的改變,從前公司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賺錢,為持有股份的投資人嬴得最大的利潤;但越來越多的總栽覺得公司也是社會公民之一、有它的倫理、道德上的責任;所以在制訂公司方向、和執行方式上,也應該是有所為而不為之。

這種轉變引起了經濟學者的辯論,這是一個好的發展呢?還是完全違背了資本主義的初衷?

因為資本主義的基本假設、就是認為當所有的營利事業都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時,基於公平競爭的原則,社會倫理、道德上的責任會自然延生出來的。

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忠心僕人的比喻中,那位要得國的貴胄,似乎就是完全以資本主義的原則來做獎賞、及懲罰的判斷標準。

那以一賺十的僕人要派他管理十座城、那以一賺五的僕人要派他管理五座城;而那把本金藏在手巾裡的僕人、連他手頭緊緊抓住的那一點也要被奪走、交給那最會經營的第一個僕人。

當然主耶穌不是用這個比喻為資本主義辯護;但原則是一樣的: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要先把這件事的唯一單純的目標先訂下來,然後每一位參與的人才可能全力以赴,共同達成那既定的目標。

主耶穌在把發展神的國這一個大目標、就很多次的為門徒解說、提醒要為神國的到來警醒。

在我們建造教會、擴張神國的努力上,我們真的要學那些創業人士的積極進取、主動負責、勇於冒險、全人投入的做法。

當「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不是為了功利、而是為了擴展神國。

當神的國降臨時,神的公義、和恩典就自自然然的帶出來了;但為資本主義辯護的經濟學者卻沒有把握在資本主義中能有這些果效。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9:20-23

9/1/2019 星期天

「主人對他說、你這惡僕、我要憑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嚴厲的人、沒有放下的還要去拿、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為甚麼不把我的銀子交給銀行、等我來的時候、連本帶利都可以要回來呢。「 (路加福音19:22,23)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孔子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在先,還是人對神明或不知道的事、所產生的自然懼怕在先;中國人所敬拜的神明多是面貌可猙的,連我們喜愛過的農曆年的「年」都是要吃人的怪獸。

猶太人對於神的認識、都是從舊約的記載和歷史的傳統而來;就如中國人一樣,他們所了解的神也常是在震怒之中、指責他們的不是。

尤其是猶太人的亡國、更證實了他們對神的懼怕;而另一方面,他們過巴不得神的國能夠早一點來到,因為他們相信那將是猶太人復國的時候。

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之下,主耶穌用這個比喻、來諷刺那些不信猶太人的矛盾心態:「你知道我是嚴厲的人、沒有放下的還要去拿、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

其實,這句話中對主人的描述、不是主人自己說的;而是那個偷懶的僕人自己先說的。(9:21)

顯然,他對主人(得國的神) 的了解不夠;因為從創世記到瑪拉基書,舊約裡的神一直都是滿有恩典、慈愛的神。

但不合理的是:這個偷懶僕人所做的事、與他的所作所為不相稱:他即然知道主人的嚴厲到一個不合理的程度,但他並沒有把他對主人的懼怕、轉化成努力去做主人所交侍的去做;反而把主人贈給的恩賜,包在手巾裡存著不動。

難怪主人要把他嚴厲的一面顯示給他看:「你這惡僕、我要憑你的口、定你的罪。」(9:22)

今天,我們對神的認識應該比這個偷懶的僕人平衡多了。

但是,如果我們也像這個偷懶僕人-件事也不做,只想為神的國保那不會跌價的惡僕;那主也理可當然的對我們說:「你這惡僕、我要憑你的口、定你的罪!」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9:15-19

8/31/2019 星期六

「頭一個上來說、主阿、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十錠。主人說、好、良善的僕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 (路加福音19:16,17)

中學上英文課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心血來潮、把單字測驗的題目反過來出:平常是英翻中、但那天的題目是把中文單詞翻成英文。

當時英文還沒有學多久、英文的詞彙實在有限,所以很怕這種反過來的考題。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題目是:「天賦」– 天賦的英文是什麼?

天賦:上天賦予的特殊才能,這在中文中都是文趨趨的詞;怎麼可能要才學英文的中學生翻譯呢?當然我沒答出來。

待老師公佈答案的時候,才知道那是gift!

「禮物」gift這個字老早學到了、怎麼會聯想到天賦呢?原來天賦就是這麼簡單:從上天來的禮物、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上天是很公平的,每一個人祂都給禮物;雖然每一個人所收到的禮物不一樣,但都是珍貴的。

但因人的墮落,我們受到社會價值觀的汙染,把天賦也分成不同的階級 –似乎只有「學霸」是有天賦的;而「學渣」是一無是處!

在主耶穌這個比喻中,這十個僕人各收到了一錠銀子,這算是給大家一個公平的起跑點了。也就是說:神給每個人都一定有他的恩賜;神給的恩賜雖然每個人得的不見得都一樣、但在神的眼裡、每人的恩賜都是寶貴的。

這些恩賜不是給自己要去爭求利益和光榮,而是要來使用,增長、擴張神的國。

只要這個人願意擺上他從神那裡得到的恩賜,將來他所得的賞賜是大的:賺得五錠銀子的得管理五座城的賞、賺得十錠銀子的得管理十座城的賞,這是大到難以想像的慷慨!

今天,你和我的恩賜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期待什麼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