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016 星期四 使徒行傳 11-12章
「眾人聽見這話、就不言語了.只歸榮耀與神、說、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 但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徒11:18-21)
昨天的默想在:一個人觀念的改變需要很大的力量(三次同樣的異象)。
對一個人既是如此,要一個群體的觀念改變,可想而知,那需要更大的力量、更長的時間。
林肯總統在1863年元旦發表了解放黑奴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這對美國黑人應該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但居然有許多黑人過了很久還不知道他們的自由身份。一群近兩千在德州加爾維斯敦(Galveston)的黑奴到了1865年六月,才知道他們早在兩年半之前,就應該己經是自由之身了!
神也知道人在這方面的軟弱:容易安於現狀、拒絕新的嚐試。
所以,祂在改變了彼得對外邦人錯誤的觀念之後,要彼得在這件事上向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做見證。(11:1,2)
他們雖然是接受了彼得的見證,心裏可能還是不能完全的信服 –「眾人聽見這話、就不言語了」。
「只歸榮耀與神、說、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歸榮耀與神固然是應該的,了解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是見好事;但「只」是乎是代表了他們的回應少了一些什麼。
倒底少的是什麼呢?從接下來的經文似乎可以找到一點線索。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逼迫來了,門徒四散了。看起來不是件好事。
但「他們…向猶太人講」,藉著苦難,福音的領域超過了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挺好的!
但也並不怎麼太好:「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顯然,褔音的文化超越性,在他們身上還沒札根。
但是,神的旨意並不會因為人的軟弱而改變。「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他用外邦人向希利尼人傳褔音。
這結果是令人興奮的:「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今天,我是否也可能像當年爾維斯敦的黑人一樣,身處在新舊交替、偉大歷史的時刻,還緊緊抓著自己的舊包袱不放?
如果我不動,神大可就丟下了我,使用別人來完成衪的大使命!
「只」歸榮耀與神是不夠的,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