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徒13章

2/12/2016 星期五 使徒行傳 13章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 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 (徒13:1-3)

斷章取義誠然是不好,但人的許多觀念,卻是由斷章取義得來的。

我有一個根深蒂固、很難改的觀念就是:有些事雖然好,但那只是那些有空閒時間、有經濟能力的人去做的。雖然羨慕,但我還沒到那種境界,只能先做好手邊切身的事吧!

說起來得怪孔子。他在學而篇說了一句:「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影響了我。

我把這句話當成:在生活中有餘力以後,再去吹毛求疵地去想文學、哲學、宗教…這些摸不著邊際的事、人還是得先面對現實啊!

懂事以後,才知道實在是錯怪了孔老夫子了。其實,他在前面講的是孝悌、忠信、仁愛…這些品德;他的原意是如果一個人沒有這些品德,再學了多少文章也無濟於事!

這種現實主義,在中國人當中不是不常見的。「自掃門前雪,莫管別人瓦上霜」是一般人的心態。

這不僅是個人的想法,連許多的機構、教會也是如此。大使命雖然重要、宣教雖然神聖,但等我們教會再強壯一點再開始吧!

安提阿教會卻不是如此:他們打發巴拿巴和掃羅去宣教。

巴拿巴是安提阿教會中的勸慰子,是最有牧養、關顧恩賜的同工;掃羅(保羅) 是安提阿教會中最有講道、教導恩賜的同工。

任何教會有這兩種恩賜的同工,他們教會的興旺、成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安提阿教會不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他們把教會最好的差派出去當宣教士。

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去做?

「聖靈說」:有聖靈的同在、聽到聖靈的聲音、順服聖靈的帶領是顯然的。

「事奉主、禁食的時候」:一個事奉主的教會、專心禁食的教會、恆切禱告的教會。

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同工的組成,完完全全地把在基督身體中,百節聯絡得合式的真理表現出來了。

巴拿巴:猶太人。
稱呼尼結的西面:黑人。
古利奈人路求:外邦人。
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王室貴族。
掃羅:猶太人。

願我們的教會有一天也可以走到像安提阿一樣的教會:同工來自各個階層、恆切的禱告、順服聖靈的帶領、是一個把最好的同工差派成為宣教士的教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