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2017 星期六 歷代志下 24:1-27
「耶何耶大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死的時候、年一百三十歲。 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裡.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 修理神的殿。」 (代下24:15,16)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印象是從三國演義中來的, 他可說是中國歷史上絕頂聰明的代表:他的謀略、他做事的精明,幾乎到了神奇的地步。
可是,讀過「出師表」的人,對諸葛亮的推崇就不止在他的智慧而己;而是在劉備託孤後,他對後主劉禪盡心盡力、凡事親力親為、憂國忘家的忠誠。這感動了許多人,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為後代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在猶大國的歷史上也有一位類似的人物,那就是輔佐約阿施的祭司耶何耶大。
列王時期的先知和祭司,在國家的政策及方向上是一個幫助君王的角色;聽不聽 做不做是君王自己的選擇,但耶何耶大所做的是遠超過了他的職責。
耶何耶大從保留大衛家遺孤開始(22:11,12)、到策劃政變,罷拙亞他利雅(23:1-15) 然後幫助約阿施與眾民立約,做耶和華的民(23:16-20)。
在約阿施長大以後、有意重修耶和華的殿時,他協調在財務、工程上的諸多事務;修建完成之後,也常與眾人在殿中獻祭(24: 14)。
難怪在歷代志的諸君王之中,祭司耶何耶大的事蹟記載的非常詳細,所用的篇幅甚至比許多的君王還長。他是被神記念的!
可惜的是,約阿施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耶何耶大死了以後,他就胡作非為了(24:17-22)!約阿施王死後,不得葬在列王的墳墓裏(24:25)、而祭司耶何耶大死後葬在列王的墳墓裏(24:16),這就說明了一切!
今天,我在神的家中是一個只盡自己職責的人嗎?
我隨時的向人要我事奉的範圍(job description)、還是把神家中的事,看成自己家的事?
現代還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