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撒上1-2章

4/16/2015 星期四 撒上1-2章

「他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貴。他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著榮耀的座位.地的柱子屬於耶和華、他將世界立在其上。」 (撒上2:7,8)

每一位經歷過流淚唱詩的人都能這樣的見證:詩歌感人的力量是強大的。

詩人的創作,不見得全都是神來之筆,其中的過程也常常是嘔心瀝血,自己親身的感受。

1960-70年代在台灣,有一批大學剛畢業的青年精英,受到一首詩「獻給無名的傳道者」的感動,終身投入在褔音工場上,直到50年之後的今天,仍然堅守著他們的崗位。

「獻給無名的傳道者」這首詩的作者原先也是同樣的無名氏。但是,詩中內容的深刻和感人,使大家認為必是一位信主多年、資深的宣教士的作品。這個謎,一直到1990年代才被揭開。原來作者是邊雲波,早在1948年、他大學四年級時,就寫了這首詩。

記載在撒母耳記上2:1-10的「哈拿之歌」也有類似的背景。

如果我們單從內容來看:它從人在戰爭的勝利、與得神救恩的喜樂開始(2:1),馬上就歸到神的聖潔和信實(2:2) ,再轉回到人的驕傲、和神的能力的比較(2:3-4) ,神的揀選、與人的偏見的對比(2:5-8),在結尾(2:9-10),對稱著回應了2:1-2主題:神的信實、大能、得勝、和救贖(受膏者2:10)。

這其中幾乎包含了聖經中所有最主要的神學思想:如神、人、罪、救贖…。難怪,這是神學家們很喜歡仔細研究的一首詩。

為什麼哈拿這位弱小受欺負的女子,可以禱告出這麼雄偉、整全,而且可以說是驚天動地、留傳千古的禱告詞呢?

除了聖靈的感動,我想,也是她個人刻苦銘心的經歷吧!(1:5-16)

今天,我有什麼刻苦銘心的經歷嗎?
我曾經想過為什麼我有這樣的經歷嗎?
走過了這些難處後,我對神有什麼新的認識?

— 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詩1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