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2017 星期六 歷代志下 33:1-25
「他在急難的時候、就懇求耶和華他的神、且在他列祖的神面前極其自卑。他祈禱耶和華、耶和華就允准他的祈求、垂聽他的禱告、使他歸回耶路撒冷、仍坐國位.瑪拿西這纔知道惟獨耶和華是神。」 (代下33:12,13)
自以為義是人的通病,這是一個人對正義感的追求、與以自我為中心的天性,兩者結合的現象。
就如,我們讀到了約拿單對大衛的指責:「你就是那人!」(撒下12:7)時,對約拿單的智慧與大衛的罪無法逃避的因境,都禁不住叫好。
因為,我們常把自己當成一位看好戲的局外人;但聖經要我們知道的是:我們也是常在罪中而不自覺的人。
瑪拿西是猶大最惡的王之一,他不但拜偶像、甚至還在聖殿的院中築偶像的壇、又使他的兒女經火,又觀兆、用法術、行邪術、立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33:6)。他實在是一位十惡不得赦的大罪人!
照我們對歷代志的印象、惡人就會一惡到底。但出乎意料的是:33章幾乎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載這位惡王的自卑、悔改(33:12-17)。
雖然,他這個悔改是在毫無其他出路之下的行動(31:10,11),而且悔改也不澈底(31:17);但耶和華仍然允淮他的禱告、接納他的悔改(33:13)。
今天,我是一個自以為義的人嗎?
如果神可以接納瑪拿西的悔改、我還有什麼理由,不把褔音傳給那些我不喜歡的人呢?